不知在野陣營的支持者們,在日前「鄭黃會」搭起合作的橋樑後,對於2026地方大選一役,是看多、還是看空呢?從雙邊黨主席各自宛若演講比賽般的滔滔不絕、不著邊際的看不到交集,最後僅草草的表態會全面合作,不遵從遊戲規則的黨員,將依黨規處置。整場會談完全不見具體攜手並進的細節,大概就可以嗅到2026又將是G掉的一場仗。

就拿所謂「開除黨籍」一事來看,就各黨的調性,動用黨規的嚇阻力,就只有民進黨管用,截因於綠營選民只認扛棒、不識個人,黨要我投誰,我就投,任何脫黨參選者,都會被視為「背骨仔」,下場往往都是很淒慘的。
但藍白的情況,截然不同,藍的悉數都是地方山頭,候選人的在地的實力往往大於國民黨,掛黨籍參選只是給個面子,用無黨籍當選也是家常便飯(如苗栗縣長鍾東錦),屆時若喬不攏,會怕黨紀處分約束麼?
至於白營,那就更不用說了,不少政治人物都是自帶流量,又小黨也給不了甚麼資源,更況幾位脫黨的「前幕僚們」,選擇當個「柯黑」,仰仗著大爆民眾黨內幕過活,如今在名嘴圈個個風光體面,誰會在乎開除黨籍呢?

換言之,藍白合若仰賴制度框架下的「棒子」與「胡蘿蔔」,希冀透過賞罰機制來促成合作,無異於是緣木求魚。最終,恐怕還是得回歸到內心的「真誠」,一如鄭麗文主席說的,各自心中都不要有「小算盤」,合作才能水到渠成。
But……就是這個But,「真誠」二字,往往就是政治場域中、最難實現的存在啊!

近日看到柯P頻頻在民眾黨部走動,加上推出了與黃國昌主席同框的「兩個太陽」廣告,以「兩個太陽好過沒有太陽」的說法,儼然正式宣告重新復出政壇,無疑為藍白合投下一顆深水炸彈。畢竟,端看其過往政治事件的操作軌跡,一整個就是「機關算盡」的典型,見不到一絲一毫的「真誠」。
不健忘的話,立法院長選舉,就是最好的例證。總統大選前頻蹭韓國瑜,還特別找來韓粉直播主表態挺柯,一副韓的正宗接班人似的,為選票還真做足了戲。選後呢?居然選擇和民進黨談立院正副院長的合作,搞出了「珊昌配」的羅生門,目的便是遊走在藍綠之間,尋求一己最大的利益。歷經總統大選滑鐵盧後,不見絲毫教訓,持續選擇用利益極大化的算計在行走政壇,正應驗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吧!
未來,假若柯文哲重新回到白營的核心,再度主導藍白合的談判進程,身為藍白的選民,您還能有多少的期待呢?

無獨有偶,同樣被視為2024在野戰犯、一人哭倒藍白合的「母姊會」成員陳智菡,昨日也在政論節目上發難,強調不會接受藍營日前所提出的「藍正白副」的倡議,認為白營有屬於自己的底氣,若有自家執政的可能性,絕對不會放棄一搏的機會。
這種完全沒有仔細斟酌黨的發展需求,只是逕自的想要強出頭的強勢姿態,結局或已可預見,就是在野選票分散,藍白兩敗俱傷,綠營笑在最後,再一次上演2024的扼腕結局,這會是在野支持者們樂見的麼?

當然,白營支持者或許會感到不平,認為怎麼不是「白正藍副」?但籲請看清政治現實,地方政治,需要的是紮根的長期經營,許多人脈的動員,都是基於個人而起。倘若今天白營人選空降參選,即便上頭宣示藍白必須合作,但底下的樁腳們,真會聽從上意?還是陽奉陰違的打哈哈呢?最終豈不是自取滅亡。與其如此,倘若所有縣市都能讓自家菁英前往擔任要職,藉以在地方蹲點經營,厚植黨的基層實力,這才是對小黨發展最適宜的策略吧!

坦白說,看著「兩個太陽」的宣示,以及「母姊會」持續當權的情況下,2026藍白合很難被祝福,恐怕這六成民意支持的所謂「天意」,又要被唬弄了!
然則,在歷經2024的慘痛教訓後,個人認為,藍白這群領導人們,都不是那種稟賦著大局為重格局的政治家,作為在野的支持者,或許都該有明辨時勢的修為。無論檯面上那些大頭們如何吵吵鬧鬧,縱使再度上演「君悅分手擂台」,也得依循著主流可靠的民調數據,自行做好棄保的功課。因為,在野支持者的目標很明確,藍色、白色,誰當選都好,就是不要綠色。畢竟,「下架民進黨,終結新潮流」裁示始終不變的最高指導方針。

藍白合,是「如虎添翼」?還是「如唬天意」?關鍵,就在您的一念之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