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正式對前資深副總羅唯仁提起法律行動,這一步並非意氣之爭,而是維護公司治理與保護營業秘密的必然決策。
外界先前質疑台積電是否因忌憚美國政府、或因羅唯仁轉任英特爾而有所顧忌,事實證明皆屬多慮。身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上市公司,台積電面對疑似侵害營業秘密的行為,依法處置才是唯一合理路徑。
羅唯仁在去年調至「企業策略發展部」後,已不涉研發業務,卻仍持續要求研發單位安排簡報、提供2奈米、A16與A14等先進製程資訊。更嚴重的是,他於離職前後大量接觸與職務無關的敏感資料,退休後旋即加入競爭對手,與其簽署的保密與競業禁止義務明顯牴觸。離職面談時諱言去向,更突襲其在職業倫理上的問題。
外界流傳所謂「台積電默許協助英特爾」的說法,更是不懂企業治理。國際企業若要取得技術,必然走授權或合作管道,絕不可能以暗渡陳倉方式「協助」競爭者。況且,英特爾的製造困境非一人所能扭轉,就算掌握台積電部分配方或流程細節,也無法複製台積電多年累積的組織文化與生態系優勢。
誠然,營業秘密外洩或許不足以動搖台積電領先地位,但每一項技術細節都是企業多年投入的核心資產,跨越紅線就必須付出法律代價。顯而易見的是,台積電此時提告,不僅是捍衛自身,更是向整個產業宣示:誠信與紀律,是半導體競爭力的基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