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oogle DeepMind 與美國核融合新創公司 CFS宣布合作,將使用 TORAX 托卡馬克核融合裝置模擬器,藉由 AI 強化模擬運算更準確預測電漿行為、紊流等複雜現象,找到產生淨能量最有效穩健的方法。此外並利用AI調整改變電漿性能,產生不同電漿脈衝,有助 SPARC 裝置找到最大化核融合功率。因此,AI 已被視為革命性工具,有效縮短核融合發電「商業化」時程,加速零碳、無限清潔能源到來嗎?事情恐怕並非如此。

事實上對於AI進行模擬僅能在資料建模、即時控制與紊流預測上幫忙,但核融合並不是簡單利用AI模擬就能「商轉」的魔法。DeepMind和CFS用AI優化托卡馬克模擬,頂多讓運算速度更快、誤差更小,卻改變不了人類在材料耐輻射、磁約束穩定性、能量閉合效率這些物理極限。因此,AI只不過是最新一位被推上台的救世主而已。

更何況,這種合作多半停留在模擬階段。電漿的實際行為仍受限於硬體精度、磁場配置與能量損耗。AI能幫忙的,僅能在舊問題計算上跑得更快,並不能讓反應爐搖身一變變成可商轉的產物。

社會應該認清現實,AI僅能輔助我們加速進步,但並不可能突破現有的物理框架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李淮洋 (學生)

參考資料: https://technews.tw/2025/10/20/google-deepmind-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energy-ai-torax/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