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7月台灣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來到一千五百多人,這個數字套用在台灣這個先進國家不適用,先進國家的交通會設法想盡辦法把傷亡人數降低,為何先進國家可以做到?不外乎他們靠的是3E工程,逐步去改善。
國內常見的車禍畫面是大車轉彎壓死人或者汽車撞到行人,歸根究柢,轉角轉彎常常被路邊的障礙物阻擋視野,沒看到行人走過,轉彎的時候,不應該有障礙物在這裡阻擋視野,接著是人行穿越道退縮和庇護島沒有做,合理的退縮才能讓汽車駕駛人有開闊視野看見,進而產生減速達到保護行人的效果。最後才是教育駕駛人的交通安全觀念,理解這些原理為何要減速讓行人通過,並換位思考行人的處境。
常見的路口還有奇怪的禁行機車和待轉區問題,路口本身要淨空,所以設立待轉區就不洽當,有些地區會從人行道和斑馬線設立待轉格,有違背人本交通的願景,等於把待「轉」區變成待「撞」區,進而提高事故率。要改善其實並不難,把最內線的禁行機車取消掉,讓摩托車可以享有跟汽車一樣的權利,左轉靠左右轉靠右的基本邏輯,提高行車安全減少交通事故。
政府的交通設計一定要統一全國,不能讓地方各自為政,一定實地考察改善後的設計,以是否能減少傷亡事故人數為重點,還給駕駛人和行人良好的環境,才能符合人本交通,再進而達到政府促進觀光的目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