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逐漸真實化,法律該如何跟上新世界的秩序?」

隨著科技發展,「元宇宙」不再只是遊戲玩家的專屬,已經逐漸成為虛擬社交、交易甚至工作的空間。虛擬土地以高價拍賣、NFT藝術品掀起投資潮,甚至有人在虛擬世界遭遇「數位性騷擾」或「網路詐騙」。這提醒著我們:當人類活動開始轉移到虛擬世界,法律卻尚未準備好,那產生的許多新興議題,將成為法律漏洞。

 

目前台灣的法律設計,基本上是以「實體世界」為前提。詐騙、智慧財產權侵害,勉強還能套用現有法條,但像是「虛擬土地所有權爭議」、「跨國平台詐騙責任」、「數位性騷擾」等,都缺乏明確規範。舉例來說,若有人在台灣透過美國的平台購買一塊虛擬土地,結果因平台漏洞而失去資產,究竟應由台灣法院審理?還是須依照美國法律處理?這些跨境的管轄與執法問題,以現行制度幾乎沒有答案與解方。

 

更進一步,元宇宙中的「人際互動」也可能挑戰現有法律。例如數位性騷擾案例,有被害人雖然身體未受觸碰,卻仍因虛擬角色遭受侵擾從而受到心理創傷。這樣的傷害,是否能依現行刑法或性平法主張?還是需要專門針對數位環境的「行為準則」與「法律責任」來界定?

 

這些問題表示,元宇宙並非純粹的科技議題,而是法律治理的新課題。若缺乏規範,虛擬世界將淪為無法可管的「數位荒野」,詐騙集團、灰色投機者甚至不法分子都可能趁虛而入;但若過度規範,則可能壓抑創新發展,讓新創公司和年輕人才失去舞台。現今,我們該如何在保障使用者權益與維持市場活力之間取得平衡,這將考驗立法者的智慧與前瞻眼光。

 

對青年世代的我們而言,這更是不可忽視的挑戰。未來的法律人,不能只熟悉現實社會的規範,也要思考如何守護虛擬世界的秩序。青年不僅是元宇宙的主要使用者,更可能是未來制定與實踐這些規範的參與者。台灣若能率先提出前瞻性的元宇宙立法,不僅能保障國內使用者,也能在國際上成為制定數位規範的先行者,創造新的法律輸出與軟實力。

 

元宇宙或許仍在發展初期,但「法律空白」已經逐漸顯現。我們不能等到危機發生才補破網,而應該趁現在展開跨領域討論,讓法律、科技、產業與社會共同參與。畢竟,法治精神的核心,是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能給人一份確定與安心。


元宇宙的法律議題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想像,而是逐步逼近的現實挑戰。台灣若能率先展開制度設計,或許能把風險化為契機,成為亞洲數位治理的典範。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科技的創新,更是法律的創新。立法機關、產業界與學術界應該攜手,及早啟動元宇宙的法律討論,讓未來的虛擬世界不再是「數位荒野」,而是一個既安全又能激發創新的世外天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