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家安全,已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時刻。而這場危機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是在爆炸聲中才讓人警覺,而是在一片靜默中、一點一滴地腐蝕社會根基。近期接連破獲的共諜案件,再次提醒我們——滲透早已從軍中下士,延伸至高層政治人物;內鬼,不只是叛徒,更是被包裝成「和平使者」的代言人。
 
台南地檢署近期起訴了一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共諜案,共23人涉案,包括8名現役軍官與多位退伍人士。這個由退役上校策動的組織,透過金錢利誘軍中人員洩漏機密,包括演訓位置、部隊部署、雷達座標等,嚴重威脅台灣戰時防禦部署。
 
高雄也爆出現役軍官夫妻檔涉共諜案,整起案件多達20人被起訴,總刑期超過百年,連「漢光演習計畫書」都遭洩漏。而海巡與海軍亦未倖免:今年5月,前海軍上士陳毅閔因債務壓力接受中方金援,提供軍事情報,遭判刑2年2月;另有海巡隊員赴中期間遭策反,協助中共掌握台灣沿海防務。
 
這些案件揭露的,是滲透行動早已從情報戰升級為制度內部瓦解戰。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場戰爭的前線不再只是基層士兵,而是蔓延到國家象徵層級——曾任總統、副總統、政黨主席者,竟也在「認知作戰」中扮演破口角色。
 
馬英九以「前總統」之尊赴中,與習近平會面,大談「兩岸一家親」,反對「台獨修憲」,並於中共官媒專訪中表示「不能永遠敵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更多次訪中,接受國台辦高規格接待,稱「兩岸一家親,和平最重要」。這些言論立刻被中共央視等官媒渲染包裝,轉化為對台政治施壓與對國際誤導的工具。
 
令人痛心的是,民進黨內亦有親中傾向者。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多次赴中與中共高層同台。他雖已無公職,卻長年累積政治影響力,其每一次發言都具高度象徵意義。請問:民進黨何時要對洪奇昌展開黨紀調查,甚至除名?
 
這些人在台灣自稱「民間人士」,一旦踏上中國土地,便搖身一變成為「前總統」「政黨代表」「知名人物」。他們的言論被中國官方精心剪輯,營造出「台灣內部反台獨」「支持和平統一」的虛假共識。這些背離民意的說詞,卻因身份所賦予的正當性而被國際社會誤認為「台灣多元聲音」,嚴重誤導輿論,危害國安。
 
我們不禁要問:當基層軍人因小額報酬出賣情資被判重刑時,這些為敵人鋪路、為認知戰站台的高層人物,是否也該負起法律與政治責任?
 
這不是仇恨言論,而是國安現實。如果不儘速立法設限,未來不僅是退將、立委,甚至任何卸任元首也能「自由出訪」中國,發表模糊立場,成為敵方統戰劇本中的最佳主角。
 
為此,我們呼籲立法院儘速推動《涉中政治行為透明法》,捍衛國家尊嚴與安全底線。法案建議如下:
 
適用對象:現任與卸任總統、副總統、政院部會首長、政黨高層、將級退役軍官與現任國會議員。
行程申報機制:赴中前30日內,須向陸委會、國安會或國防部申報行程、會晤對象與活動內容。
明定禁止行為:不得接受中共官員邀請、不得出席統戰性質活動、不得公開發表危害台灣主權之言論。
違規懲罰機制:可處100萬至500萬元罰鍰,撤除退休禮遇與黨籍,情節重大者移送法辦,依《國家安全法》論罪。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不該淪為敵人操控的工具;更不能縱容高層人物打著和平旗號,暗中助敵滲透。真正的民主,不是毫無防衛的寬容,而是對敵人分辨清楚、對自己人設定底線的制度自信。
 
當馬英九、夏立言、洪奇昌們選擇無視國族立場,主動成為中國宣傳的背景板時,我們不能再用「言論自由」為其脫罪,而應以「國安責任」嚴肅面對。
 
因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認知作戰中,說話的人是誰,往往比他說什麼還要更具殺傷力。

 ◎蕭國安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