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再度登上輿論浪頭,這一次不再是因為商業成就或國際曝光,而是因為遭官方證實涉及刑事犯罪,包括包養女學生、育有私生子、挪用資金、侵占寺產等多項重大違法與違戒行為。這場醜聞不僅撕開了佛門清修的虛假面具,也暴露出宗教治理與監督制度的深層敗壞。
釋永信長年以「網紅方丈」形象活躍於媒體與商界,打造出一座價值數十億的少林王國,並推動寺院高度商業化。他穿名牌、開豪車、住豪宅,甚至一度企圖將少林寺推向股票上市,讓宗教信仰商品化、企業化,早已招致外界質疑。然而,真正令人憤慨的,並非其經營手腕,而是其對戒律的踐踏與對信徒信任的背叛。
佛門戒律明文禁止淫戒、貪財、妄語,釋永信卻被指與多名女性有染、私生子遍布,並長期透過寺院資源為私利服務。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弟子實名檢舉其私生活混亂與資產轉移行徑,甚至提供多項證據,卻被宗教主管單位以「證據不足」草草結案,令人質疑其中是否存有「高層庇護」、「關係打點」等黑幕。
直到今日,官方終於啟動調查,民間卻無不憤怒反問:這些荒謬與腐敗的事實,早就是公開的秘密,為何容忍至今?又有多少所謂「宗教名人」正藏在袈裟與法號之下,行苟且之事、謀非法之財?
宗教的存在,原本應是淨化人心、引領眾生的力量。然而當制度失靈、監督失守,宗教便易淪為權貴操弄與利益集團的庇護所。少林寺事件不僅重創了佛教形象,更是對整體宗教誠信的警鐘。
政府與宗教界應從此案深刻反省,儘速推動宗教財產透明化、領袖行為審查與信徒申訴機制,避免再讓「假和尚、真商人」繼續敗壞信仰根基。我們需要的,是清淨法門,而非假借神佛之名行權色錢之實的腐敗戲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