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行動持續升級,歐洲東部與北約前線國家正紛紛加強防禦部署,全面提升軍事警戒等級,以應對來自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方向的潛在威脅。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更面臨無人機入侵與邊境侵犯的挑釁局勢。
立陶宛武裝部隊司令雷蒙達斯·瓦伊克什諾拉斯近日宣布,將於白俄羅斯邊境部署一個防空營,以因應日益頻繁的無人機入侵事件。7 月 28 日,一架不明國籍的無人機成功穿越白俄羅斯-立陶宛邊界,未被攔截,引發安全疑慮。而在 7 月 10 日,另一架初步被判定為俄羅斯「沙赫德」無人機的飛行器實則為「非洲菊」無人機,幾乎釀成重大事故。
這一波無人機威脅讓人不禁聯想到 2024 年 9 月的事件,一架裝載炸藥的「沙赫德」無人機曾在拉脫維亞境內墜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已敲響防空警鐘。
波蘭方面也採取行動應對威脅。由於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進行大規模空襲,波蘭武裝部隊再次在夜間緊急出動戰鬥機,全面提升防空和雷達系統的警戒級別。作戰指揮部指出,軍方已採取措施保護接近戰區的東部地區,防止任何可能的空中威脅擴散至波蘭領空。

愛沙尼亞則對俄羅斯提出嚴正抗議,指控一艘俄羅斯邊境巡邏艦近日非法進入愛沙尼亞的領海。愛沙尼亞外交部已召見俄方臨時代辦,遞交外交照會並表達嚴正立場。此舉被視為對波羅的海三國領土完整的直接挑釁,進一步加劇該區安全情勢。

與此同時,歐洲軍備現代化也在加速推進。根據《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若德國與美方最終敲定「堤豐」(Typhon)系統銷售協議,將承諾加速導彈發射車的生產進度。
該系統每套包含 4 輛發射車與配套支援車輛,具備發射標準 6 型與戰斧巡弋飛彈的能力,將顯著提升德國對空與對地打擊的彈性。此舉也凸顯歐洲目前在防衛工業上仍高度依賴美國技術與產能,短期內難以實現軍事自主。

根據《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若德國與美方最終敲定「提豐」(Typhon)系統銷售協議,將承諾加速導彈發射車的生產進度。 圖:翻攝自X帳號@Aurora10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