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造「去中心以保中心」穩定幣,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GENIUS法案」,正式為穩定幣建立聯邦監理架構,一場新型的「穩定幣金融霸權戰爭」正悄然啟動。表面上,美國似乎邁出規範虛擬資產的重要一步,實則卻是以監管為名,擴張美元的數位主導權,並將虛擬貨幣納入「鏈上美元」體系,重塑全球資金流動與治理結構。這不僅是金融科技的轉向,更是一場正衝擊我國司法與治安體系的結構性挑戰。

GENIUS法案以雙軌許可制、準備金機制與分級監理為骨幹,打造出一套「中心化的去中心化體系」。合格穩定幣發行人需持有與發行額等值的現金、美債或央行準備金,賦予穩定幣極高的信任與流通基礎。其背後意圖明確:打造美元數位替身、鎖定全球資金,讓「鏈上美元」成為新時代貨幣霸權的延伸。對台灣而言,這場制度重構並非單純金融競賽,而是對國家治安能力的一次壓力測試。

我國現正研擬中的《虛擬資產服務法》,雖已納入許可制與準備金要求,監理方向漸趨清晰,但面對GENIUS法案所引發的全球鏈上資金流轉速度與規模,我們所需要的遠不止是「設防」,而是「防得住」

這場穩定幣革命對治安的衝擊,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帳號成為司法管轄之外的實體。
當詐騙集團可直接建立「無國界、無實名」的鏈上帳號並轉移資金,傳統「追帳戶、凍資產」的執法方式將全面失效。帳號不再是打詐起點,而是已脫離法治控制的黑洞

第二,跨境詐欺已成地緣金融戰爭的副產品。
美元穩定幣若成為全球首選交易媒介,詐騙資金將更快速逃入美國虛擬金融體系,避開我國法律與監理。台灣若無鏈上監控與即時凍結機制,將成為全球詐欺熱錢的跳板

第三,監理與科技創新的落差成為破口。
當AI與區塊鏈迅速提升詐騙技術,法制的滯後與監理彈性的不足,將使創新變成詐欺的庇護所。若缺乏鏈上鑑識機構與跨國合作平台,法律終將難敵技術速度。

目前台灣虛擬資產使用者已超過百萬人,但多數交易平台與錢包服務仍屬境外架構,監管力道有限。GENIUS法案通過後,虛擬資產合法化與全球流通趨勢將更迅速,台灣若不建立制度防火牆,勢將在新一輪金融地緣競爭中淪為治安風險的接收者。

因此,政府在推動立法的同時,應即刻強化三項戰略部署:一、建立跨部會專責單位,統籌鏈上犯罪偵防與國際協查;二、導入鏈上監控工具與AI風險分析技術,強化預警與即時反應能力;三、設立「合規沙盒」,容許監理機關與產業共同試驗與調整,掌握科技趨勢。

當全球進入穩定幣治理的新紀元,台灣必須意識到:虛擬資產治理不是單一金融議題,更是國家治安與司法主權的前線。唯有趁制度尚未落後於風險之前,提前佈局,台灣才能避免成為鏈上霸權下的治安孤島。

文:范振家/管理學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