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拙文: ≪臺灣的外交政策與「零邦交國」才能救臺灣!≫、≪救臺灣突破困局 2027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勢在必行≫提及: 2025~2027「臺灣人民」計畫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由臺灣人民主導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等同是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集體揮別「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體制」之意志表現,是具有國際法理意義之具體行動,據此,才能走向「2028年臺灣總統大選」。
該公投的意義是「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因此推動的所有過程,將成為國際社會觀察臺灣人民獨立建國的意志和決心之關鍵所在。「獨立建國運動」之基本認知必需運用所有「過程」傳達,因此必須運用大小選舉「具體的政見」,做為傳達正確的認知之管道。
「臺灣人民」將可藉由此運動的推動過程,開始思考、理解: 「中華民國」之所以危害臺灣,不是「名稱」問題,而是在於「一個中國法定位」,無論稱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它的本質都是中國的舊政府體制、亦即「一個中國」之下的非法政權。目前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現行憲法與外交政策還是維持代表「中國」。但是國際社會不可能承認臺灣可以代表「中國」,這也使得臺灣無法成為真正的國家。可見臺灣人民唯有以具體的行動展現建國意願,首先即透過公投的民主程序廢棄「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才能救臺灣突破國際困境。
「民主公投重建臺灣法地位」多層面之構思國際支持指日可期。「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之構思和行動,從臺灣人民、臺灣的國家發展、印太區域民主國家之發展,乃至對人類追求民主、自由、人權之發展等,從遠至近可說是多層面之構思。何況在民主世界對抗霸權中國的國際局勢助瀾之下,「台灣人民」已經有起死回生之契機。因此,公投計畫在全體臺灣人民努力之下,倘若能圓滿成功,將對民主國家陣營,在印太區域安全佈局上影響極為深遠。此外,對其他追求獨立建國的國家地區住民,將發揮鼓勵之作用可想而知。此公投計畫的成功,將被視為對國際和平的一大貢獻。因此個人認為,此公投計畫之構思者和執行代表,實具有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之實力。
總之,2027年由臺灣人民發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勢在必得!再經由現任臺灣領導人依臺灣人民「賦予政權」之權責,落實廢棄「一個中國體制與外交政策」公投的結果。之後由各政黨推派具使命感、責任感,並具領導能力的人士,參選「2028年臺灣總統大選」,並於總統參選政見和競選過程中明確說明,台灣人民應該選擇的方向。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