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是當代社會的珍貴基石,我們以此保障人民的自由、人權與法治,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並塑造國家的未來。然而民主從不是一成不變的成就,而是需要持續守護與實踐的價值。尤其在極權威脅、資訊戰挑戰以及內部價值鬆動的當下,台灣正迎來一次難得的民主實驗,公民發起的大規模罷免行動。這不僅是對民主機制的考驗,更是展現人民力量的契機。我們應該把握這次機會,真正投一次罷免票,不論你是投贊成還是都反對,這都是真正以民主的方式實踐民主。
2024年新一屆立委上任後,台灣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形成藍白聯盟,屢屢以人數優勢在關鍵法案中壓制執政的民進黨。作為回應,公民團體發動罷免行動,中央選舉委員會已收到相關申請,目標直指部分國民黨區域立委。這波罷免潮不僅是政治角力的延續,更是台灣民主制度中公民參與的具體實踐。在民主國家中,這樣的經驗極為罕見,台灣有幸成為這場實驗的舞台,值得我們積極參與,讓世界看見民主的韌性。
民主的核心在於公民的監督與行動。投票選出代表只是起點,而罷免則是人民手中制衡權力的利器。當民選官員背離選民期待、濫用職權或未能履職時,罷免機制讓人民有權依法糾正錯誤。這不是對民主的否定,而是對民主的深化。台灣這次的罷免行動,正是公民用合法程序捍衛民主的絕佳範例。我們不應將選舉視為四年一次的授權,而是要以罷免為後盾,確保公職人員時刻對人民負責。
在資訊爆炸與假新聞橫行的時代,捍衛民主更需理性和智慧。社群媒體加速訊息傳播的同時,也成為政治宣傳與誤導的溫床。公民必須培養辨別真偽的能力,查證資訊來源,不盲從單一敘事,以免被操弄。台灣的罷免經驗提醒我們,民主的力量源於知識與參與,而非衝動或暴力。唯有透過理性對話與事實分析,我們才能守住民主的根基,讓這場實驗成為值得驕傲的篇章。
這次罷免不僅是對個別立委的問責,更是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淬煉。民主社會的穩定仰賴每位公民的投入,民主實踐不應只停留在選舉日的投票,而是融入日常的關心與監督。言論自由、集會權利與問責機制,都是民主的支柱,而罷免則是這些支柱的具體實踐。當政治人物未能兌現承諾,甚至損害選民利益時,投下罷免票是公民的正當權利,也是對民主價值的再肯定。
自由與人權得來不易,守護自由與人權更需持續努力。台灣的民主歷程充滿挑戰,從威權轉型到今日的成就,見證了人民的堅持。如今這場罷免行動讓我們再次站上歷史的十字路口。冷漠與分化是民主的敵人,而積極參與則是最好的解方。每位公民都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珍惜這次機會,投下罷免票,讓不適任的官員承擔後果,也讓下一代在自由與法治的環境中成長。
台灣的罷免經驗是民主國家中的珍貴實驗,民主不是靠他人恩賜,而是由人民共同實現。選舉決定未來,罷免確保問責,兩者相輔相成,才是民主長存之道。我們不該袖手旁觀,而是要以行動參與這場民主實踐。投一次罷免票,不僅是對不義的抗議,更是對真相的追求,以及對台灣民主未來的承諾。以民主的方式實踐民主,讓台灣成為全球民主陣營的光榮一頁。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