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樑上任基隆市長以來很喜歡找民間合作,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引發爭議的東岸商場,而最近他又開始蠢蠢欲動的想把基隆市政府唯一僅存的土地奉送給建商,美其名叫做合建都更,事實上卻是將市產大放送給建商,完全無視市民的利益。
這件事情早在112年3月間,謝國樑剛上任長的時候,就開始覬覦這塊僅存的處女地,先透過媒體放出消息說因為基隆捷運要花掉市府很大的一筆經費,所以市府沒錢可以獨資興建新市政大樓,因此要找民間合作。接著在去(113)年9月16日邀集都發處長及政風處長一起開直播,表示市府省下35億找建商合建都更,市府分得全新市政大樓,另一棟讓建商分回,聽起來似乎是片面有利於市府。但整件事情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根據政風機構配合機關辦理採購應行注意事項第二項規定:「二、各政風機構應依政府採購法令配合機關辦理採購,不得任意介入或干預。」,政風機構本來就只是依據政府採購法令配合機關辦理採購,而且不得任意介入或干預,現在基隆市政府政風處不只介入採購相關事宜,更從一開始就干預整個政策的形成,請問謝國樑何需如此大費周章?原因很簡單就是要設定斷點,一旦有人對這個案子有意見,就推給政風單位,這無疑是謝國樑最大的護身符。
筆者在113年11月份基隆市議會定期會總質詢時,就質詢過這件事情,當時我先請教都發處長,這塊土地面積可以透過都更方式興建多少建坪的建物?都發處長回稱18000多坪,也就是說如果興建兩棟大樓,平均每棟的建坪為9000多坪,如果按照現在當地市價(旁邊不到100公尺處有新建案,目前成交價為50萬/坪),那麼建商可以分回的建物價值為45億元以上,土地現值如保守估計為每坪150萬計算,則有20億的價值,建商分回一半土地就有10億元價值土地,再加上未來商場營業利益,想請問這個算盤到底怎麼算的呢?當時謝國樑就冷笑的回答不可能那麼有價值?
筆者想問的是,真的那麼沒價值嗎?答案當然是很有價值,就在昨(26)日基隆市政府再度發新聞表示,投資51億元透過新市府大樓的興建及商業機能的引進,帶動基隆港東岸廊帶的串聯發展,而且下個(4)月份就要辦理招商說明會,相信很多民眾都想問原本不是說省下35億元,現在為何又要投資51億元,短短半年時間投資金額就膨脹近50%,有甚麼比這更讓人傻眼的呢?環顧全世界各大城市,市政大樓或市政廳無一不是市政府自己興建,從未聽聞有建商參與合建的案例,這件事情謝國樑果然又全國首創,而且舉世唯一。
當初謝國樑起心動念的原因,捷運經費導致市府沒錢可以自己興建市政大樓這個問題,已因藍白在立院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而讓基隆市政府每年可以多出70億的經費可以運用,不只捷運經費能夠滿足,更有餘裕可以興建新市政大樓,在這個重要時刻卻急著把新市政大樓委外給建商,難道不怕讓人懷疑謝國樑的用心嗎?其實謝國樑早有防備,在昨天的新聞裡特別提到廉政平台有地檢署、調查局、審計部的人員參與其間,已經強化防弊機制,相信很多基隆市民都有著一樣的疑問,當初說沒錢所以要找民間合作,現在有錢為何還要找民間合作?而且還排出一堆檢調、審計單位來背書,謝國樑司馬昭之心啊!
最後筆者還是要呼籲市府在打著發展經濟的同時,請務必站在市民朋友的立場思考,過去台北市政府興建交九轉運站(即京站大樓)時就考量到地點位於交通頻繁的商業區,又要省建築經費,又希望保有市有土地,因此採取地上權的做法,讓經濟發展與市有財產都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本案縱使要找民間合建都更,也應該是以設定地上權的作法,讓全民仍繼續保有這塊寶貴稀有的土地,同時也可以讓建商有發展的空間,而非像現在這樣大放送。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