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致力推動健康台灣願景,針對癌症更喊出2030年標準化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的目標。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國人死因統計數據,癌症是國人死因首位,女性乳癌則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位。單從女性族群來看,乳癌是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此外,在十大癌症中,乳癌死亡率未有明顯下降趨勢。若要在五年內達成癌症死亡率下降目標,投入資源支持乳癌治療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乳癌的特色是早期治療預後良好,0+1期乳癌五年存活率接近100%,第2期為95.6%,第3期降為80.5%,第4期則驟降至約39.4%,因此早篩、早治是對抗乳癌的最佳解方。自今(114)年起,政府擴大女性乳癌篩檢對象,提供40歲至74歲女性兩年一次的公費篩檢,在篩檢端投入更多資源。但是有幸透過篩檢發現早期乳癌的女性,是否能在治療上獲得足夠的幫助?

曾有篩檢發現二期乳癌的病友姐妹告訴我:「淑芳姐,我覺得現在篩檢出來好像是個懲罰,如果再嚴重一點,我就不用籌錢買藥了」。這當然是治療壓力下的發洩言語,但也反映出早期乳癌病友的心聲。自費治療是多數乳癌病友都會面臨的問題,口袋夠不夠深,決定是否能用到療效更好、能有效降低復發率的藥品。早期乳癌病友的困境更被凸顯,考量健保財務健康,許多藥物需待疾病發展至晚期才有健保給付,早期病友則須全額自費。如果沒有商業保險,動輒百萬的藥費,對病友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其中,三陰性乳癌患者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三陰性乳癌是目前最難治療的亞型,好發於40歲以下女性,比乳癌發生率中位數57歲年輕許多;此外,三陰性乳癌細胞惡性強、容易轉移復發,早期三陰性乳癌五年存活率低於一般乳癌,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更是驟降為不到20%。然而目前早期三陰性乳癌健保治療方案僅有化療藥物,自費是必然的選擇。以現階段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吉舒達為例,完整療程自費約兩百萬元,多數病友難以負擔費用。

我自己也是乳癌病友,長期在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服務,看過太多姐妹們抗癌的艱辛與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早期乳癌用藥及時,不僅能降低病友在治療過程承受的身體傷害,也能有效降低復發機率,進一步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女性及早篩檢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若能在癌症早期接受合宜的治療,讓人生有不同的體驗,應是生命的禮物。誠摯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早期乳癌治療,加速新藥納保,才是有效降低健保財務負擔,達成健康台灣願景的解方。

文/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