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自己理念不合的人聊天自然是件很困難的事,溝通也不一定會達到共識,但我們可以慢慢理解各自的立場,從中找到可以妥協或相處的空間——這就是包含你我、所有擁有話語權的人被賦予的責任。
但無知者錯誤以為知識份子沒有行動(無知者反而是一張嘴自我感覺良好,只會操弄攻擊私德說他人言行不一),知識分子的行動就是立言倡議。而知識份子(Intellectual)是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反思,並針對社會規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文化界知識人作為創造者或調解者參與政治,通過拒絕、生產或擴展某種意識形態以及捍衛某種價值觀體系,捍衛具體主張或譴責不公正。知識分子必須參與民主國家的政治治理。台灣總統蔡英文為知識分子出身,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曾擔任政大的大學老師,而現今,筆者介紹用制度倡議保護相愛之人不分開的知識分子–王增勇教授。
認識王增勇老師是多年前的事,多年前我便觀察到增勇老師的特別,他是一個不只想到自己的未來,也關心第一線老百姓未來的知識份子,特別關心少數民族(原住民),被忽略的弱勢孩子、社會邊緣分子和相對弱勢者的社會福利,以及關心婦女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等,他不只是在學校關心大學生的大學教授,也是希望第一線老百姓可以過好日子的知識份子。
記得一個畫面,每每大學生、研究生舉辦活動都可以看見增勇老師的身影,但明明當時的他同時擔任所長(行政權力大),一般所長的行政工作量會很大,導致無法抽身,但增勇老師還是選擇關心學生為第一要務,這個畫面已過了好多年仍感動著我,也是我曾擔任大學老師,提醒自己無論在學術論文、教學、研究計畫、或其他社會服務上再怎麼忙,都要以關心學生為第一。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增勇老師表現出知識份子的深情。他不像一般大學教授會隱藏或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會表現出來,代表著這情感是真實的、真誠的,而面對愛情的人生課題,會察覺到他是全心全意的去投入,更重要的是他將個人小愛轉化為關心社會中同樣被制度壓迫人們的大愛。
當時因為社會制度設計不當,導致許多相愛的人們必須被分開,或無法公開,增勇老師便投入性平教育的社會倡議行動,運用大學教授關心社會的正向影響力,協助立法,幫助社會制度正向改變,也保護了許許多多相愛的人們,不再被不當的外力分開,讓真愛的故事繼續發生,心中一念有情人、有心人、有愛人終成眷屬,人間不要再有被拆散的巨大痛苦,愛是平等,每一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機會與能力。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台灣名導演吳念真有提過什麼是真正的知識份子?真正的知識份子,是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吳的觀點百分之百正確,故我寫下《菁英》對話故事如下。
《菁英》
某甲:「我要成為菁英,要先卡位把高級餅乾(隱喻較好的職業)吃完就好。」
某乙:「你要成菁英你自己去吧!行動關心弱勢邊緣者的社會政策議題,救人第一於水火,讓老百姓免於政策結構性壓迫,是我要做的事。」
已行動幫助世界的真正菁英/知識分子:「某乙已是真正的菁英,真正入世的知識分子。某甲記得不要吃得太胖,不然會被殺掉(宮崎駿神隱少女的隱喻),平常為錢和位置鬥來鬥去吵鬧自亂,在真的作戰時不要逃第一!」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