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政府近期對台灣駐處的連串打壓行動,不僅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更成為美中在非洲大陸戰略競爭的一個縮影。從南非迫使台灣駐處遷出首都普利托利亞並擅自將「台北聯絡代表處」更名為「台北商務辦事處」,到美國隨後驅逐南非駐美大使。這一事件台灣應該用更高的格局來看,必須從美中在非洲競逐影響力的架構來理解,才能找出臺灣的反制策略。

台灣在此危機中的反制策略,以及國際社會的態度,不僅影響台灣與南非關係的未來,更折射出美中在全球格局中的角力態勢。美國的態度很清楚,仍然是價值觀的戰爭,美中非洲策略的競逐,美國的車戰略目標就是遏制中國與推廣民主價值,美國在非洲的策略以遏制中國影響力為核心,同時推廣民主、人權與透明治理。根據2022年的一份文獻,《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美國試圖通過經濟伙伴關係與氣候合作,強化其在非洲的地位。

南非迫台遷館事件中,美國迅速採取行動,驅逐南非駐美大使並凍結經濟援助,顯示其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並試圖通過外交與經濟手段懲罰親中行為。美國的強硬立場旨在警告非洲國家,避免過度倒向中國陣營,同時維護其在全球規則秩序中的領導地位。

中國的非洲策略則聚焦於經濟滲透與地緣政治擴張,通過「一帶一路」與中非合作論壇(FOCAC)深化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中國以無條件援助和基礎設施投資為槓桿,換取資源與政治支持。南非事件被認為是中國施壓的結果,意在孤立台灣並鞏固其在非洲的影響力。南非作為非洲經濟大國,其外交轉向被視為中國「債務外交」策略的成功案例。

南非迫台遷館的決定不僅觸怒台灣與美國,也使其國際形象蒙上陰影。曾以曼德拉精神自豪的南非,如今被批評為屈從中國壓力,民主價值蕩然無存。美國警告南非,南非政府的這個舉措將惡化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甚至可能失去G7的經濟支持。同時我們也特別關注到,南非內部執政聯盟的分歧加劇,民主聯盟(DA)公開支持台灣,反對非洲民族議會(ANC)的單邊決定。這顯示南非國內對中國影響力的接受程度並非一致,其外交政策可能面臨調整壓力。若南非政府執意推進親中路線,其國際聲譽與經濟前景將進一步受損。

面對南非的打壓,台灣展現了堅韌與靈活性。外交部多次抗議並拒絕接受單方面降級,同時準備經貿反制措施,包括嚴審簽證、暫停合作,甚至中止經濟援助。在美中非洲策略的背景下,台灣的反制不僅針對南非,更間接挑戰中國的全球擴張。美國及盟友的支持成為台灣的重要後盾,美國國務院重申將台灣視為「可靠的民主夥伴」,與中國孤立台灣的企圖形成對比。台灣若能善用國際支持,有望在危機中轉守為攻。

南非迫台遷館事件是美中非洲策略競逐的一個縮影,凸顯兩強不同的目標與手段。美國試圖以民主價值與懲罰性措施遏制中國,中國則以經濟滲透換取支持,卻面臨債務陷阱與透明度不足的質疑。南非作為非洲關鍵角色,其短視行為不僅損害自身利益,也使其在美中之間的平衡外交難以為繼。對台灣而言,這場危機既是挑戰,也是展現外交韌性的機會。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加分,而不要因對抗而造成傷害,反制政策的輕重拿捏就很重要,南非事件無疑就是台灣發展對應策略作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案例。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