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曾關心偏鄉原民部落發展:『我們在這次的政見國家希望工程裡面,對族群政策有提出一個概念,就是族群要主流化。我覺得我們確實多元族群的認識跟了解,也需要在我們的整個公民素養跟教育體系裡面來做更好的養成,我們學校、社會、政府其實多方都有責任。我們很多的配套,包含師資的配套,包含我們現在例如說在部落有一些部落學校,我們在法規也做了一些鬆綁,甚至是有一些想要用族語甚至雙語教學的學校,也有這樣的空間。』

 

  事實上,台灣這個國家在2018年便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和台灣偏鄉原民部落發展有很深刻的連結關係,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引導大學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第一期(107至108年)設定「在地關懷」、「產業鏈結」、「永續環境」、「食品安全與長期照顧」及「其他社會實踐」等五大議題,鼓勵大學提出能具體實現並促進在地連結、在地發展效益的計畫,並已核定114校220件計畫,實踐場域遍布全國各縣市。第二期(109至111年)新增「地方創生」議題,以振興、創新產業,吸引人口回流,達成「均衡台灣」為目標 。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其於109年即成立實踐基地,並在台中、彰化、南投、雲林、苗栗執行9個計畫,有10個鄉鎮因此受惠 。

 

  而台灣這個國家因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會,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國家發展委員會也正推動「地方創生」政策,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地方產業,讓人口回流,青年返鄉,以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與教育部USR計畫均講求在地連結與實踐,若能從大學推動社會責任實踐過程中,連結地方創生,使師生在進行社會參與過程中,同時協助地方解決地方產業轉型困境、推動地方發展,善盡其社會責任,將有助達成地方創生政策中希冀減緩人口外流、城鄉人口均衡發展之目標 。

 

  而台灣偏鄉原住民發展議題,也是USR計畫與地方創生政策同時重疊之處,曾在花蓮深耕的台灣副總統蕭美琴針對偏鄉醫療有提出三個層次的解方,她說:『我們希望能夠繼續推廣很多部落都有的文化健康站是一個基本之外,第二個層次就是醫療體系,第三個層次就是導入一些現代的科技。』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部落之星」大學社會責任深耕型計畫總主持人特聘教授劉影梅,正接棒將台灣副總統蕭美琴上述所提政策解方落實。

 

  在「部落之星」大學社會責任深耕型計畫,成立「偏鄉醫學教育組」、「社區健康組」、「部落安全組」及「智慧醫療組」,接續推動偏鄉醫學教育、發展文化與醫學兼具之照護模式、結合數位科技融入地方醫療等,融匯健康、醫療、人文及科技等領域資源素養,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在地照護、人才培育及議題發聲,同時重建台灣原民偏鄉文化圖像,此行動場域於宜蘭南澳鄉泰雅部落,遍及南澳、東岳、碧候、武塔、金岳、金洋子及澳花七個村落,居民多為泰雅族,總人口數約有六千多人,成果豐碩!

 

   「部落之星」一詞為計畫總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發想,意將深植於原陽明大學每一位師生的DNA(照護偏鄉健康)提鍊而出,立基陽明交大合校之高度,融匯健康、醫療、人文及科技等領域資源素養,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在地照護、人才培育及議題發聲的核心宗旨。

 

  而2024年10月4日禮拜五上午九點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活動表演廳,將召開「邊緣觸生的互補成長:共同體的彼此觀看及躍升」共培工作坊。此次共培工作坊,不只有長期關心大學社會責任的重量級專家學者參與,也有關心偏鄉原民教育議題的立法委員會蒞臨會場支持。而在會中將有「永續發展:邊緣觸生實踐知識建構之價值及手法」、「行醫醫定行:為偏鄉建構永續醫學教育」、「越偏鄉越科技」、「產業發展、公共治理到落地實現」、「偏鄉醫療照護—馬雅服務團經驗分享」、「泰雅獵人地圖—偏鄉糖尿病足部照護」、「關鍵計畫:KEY(Kids,Elders and Youth)」、「促進健康平等:原住民部落醫療照護挑戰與機會」、「原鄉十全食譜動態餐盤」,共九個專題演講,藉由大學端在原民偏鄉的實踐知識工作坊形式,分享回饋關心此議題的所有參與者。

  「邊緣觸生的互補成長:共同體的彼此觀看及躍升」!也是「部落之星」行動關懷台灣原民偏鄉發展議題的起點和終點,成為助力互補陪伴者,而非高高在上的優越指揮者,而在台灣社會一所出色的頂尖大學,必須要有出色的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陽明交通大學USR部落之星:智慧偏鄉健康計畫」,就是大學透過具體行動,老師們用不同學術專業,入世關心台灣原民偏鄉的社會議題,示範帶領學生關心助力原民偏鄉的各項發展,也合乎台灣副總統蕭美琴的政策解方、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故筆者認為此次陽明交大共培工作坊實踐分享可供台灣各界學習!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