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的銀行不再有獲利

近年來,因為對房地產企業的救濟等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的獲利能力下降趨勢很明顯。

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一直在對商業銀行要求增加資金供應,以遏制房地產市場的惡化。具體來說,中國政府在政策上是採取了如下的促進手段: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貸款,為地方政府購買公寓庫存和進行翻修提供資金。

根據估計,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公寓庫存數量多達6,000萬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未來四年至少需要7兆元的財政資金來解決房地產問題,例如要去完成《未完工的房產的建設》。由於公寓的供給超過需求,目前房地產價格的下跌沒有結束的跡象。

中國的貨幣寬鬆(降息、增加資金供給等)導致國債的殖利率(Dividend yield)下降,結果就對銀行貸款利率就造成下行壓力。增加的財政支出(例如增加國債發行、提高地方政府債務上限)被用於產能過剩和鐵路、公路等領域的過度投資,這對於是社會基礎設施=銀行之獲利就帶來下行壓力。

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顯示出:放鬆管制等創造需求的措施是有帶來效果而在進展的跡象。

如果需求不足持續存在的話,那麼經濟復甦的期待就會停滯,消費者、投資者和企業主管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下降。房地產業、地方政府及所屬的地方融資平台的不良貸款餘額將會增加,商業銀行的金融仲介功能將會下降。川普政府的打壓中國之措施極有可能從明年1月20日起會全面展開,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經濟將進一步陷入停滯。

二、到目前為止的經濟成長過程已經到達極限

自9月下旬以來,中國政府擴大了綜合性的經濟措施。10月,政府宣布增加國債的發行。中國人民銀行也設立了一項為期一年的新融資業務。 11月4日至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地方政府增發債券,透過地方債券發行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為地方融資平台籌集資金》以及《購買公寓庫存》等的上面。

此外,有跡象顯示,幾個主要城市的部分房地產價格,似乎因為9月下旬的降息和財政刺激而有暫時反彈的樣子。儘管如此,價格處於尚未真正恢復的狀態。

此外,10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較去年同月下降2.3%。汽車零組件和化妝品銷量下降,個人消費不再像以前那麼強勁。因為價格的影響,原油、鐵礦石等的進口量也有所下降。

中國靠房地產投資實現高成長的經濟成長過程其實已經達於極限,消費等需求是嚴重不足。過去,房地產投資過熱而產生大規模的泡沫,這就造成公寓建設(投資)和基礎材料的生產的增加。

隨著泡沫的產生,土地需求相應增加,地方政府將土地使用權轉移給開發商以確保收入,並將其收入重新分配給產業補貼和基礎設施投資。

這種熱氣就支撐了商業銀行的高利差。

2019年1-3月,主要商業銀行淨利差(NIM,net interest margins)為2.12%。淨利差是《籌措資金的利率》與《貸款等資金投資的收益率》之間的差額。截至2021年,中國商業銀行淨利差維持在2%。

但是,隨著2020年8月房地產貸款規定的實施,中國房地產的泡沫就開始破裂。

三、銀行獲利能力不佳

人們認為大約70%的家庭儲蓄都用於房地產投資,但房屋等的資產價格的下降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由於房地產市場狀況的惡化,房屋價值下降,對於未來就業和收入環境的不安就跟著增加。個人和公司為了對未來的風險做好準備,就被迫優先考慮債務償還。

因為土地使用權需求的減少,地方政府財政也跟著惡化。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地方融資平台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鋼鐵、太陽能板、鋰離子電池、空調、電動車(EV)、工程機械等產業過剩產能的擴張並未停止。

結果,整個經濟的資金需求就下降,商業銀行的淨利差就跟著下降。

2022年1月至3月期間,淨利差下降至1.97%。 2023年1月至3月期間,降至1.74%,這是低於維持良好的銀行管理所需要的利差水準(1.8%)。此外,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間的淨利差下降至1.69%。

2024年7-9月,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淨利差為1.41%,較上期下降了0.03點。

10月,中國政府將《地方政府可用於購買庫存住房的資金規模》擴大至4兆元,以遏止房地產市場的惡化。政府指示銀行要增加地方政府購買資金的貸款。這也是壓縮銀行獲利率的因素之一。

因此,從整個趨勢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獲利能力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如果我們將銀行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基礎設施因為配合中國政府的政策開始沉淪,銀行資金的分配不是使用到民間企業與民間的需求上面,而是使用到容易被政策扭曲的補貼與沒有什麼效益評估的基礎建設上,這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的仲介功能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