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來捨棄了「韜光養晦」的外交原則,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強勢姿態,特別是在經濟、科技和國防等領域,為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美國眾議院於9日結束休會後,開啟了為期一周的「中國週」,並通過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從禁用中國特定無人機與電池,到限制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往來,乃至揭露中國對美國電信業的滲透程度。這些法案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的戒備心態,並顯示出兩國之間的競爭局勢正在加劇。本文將探討「中國週」通過的法案對美中關係的影響,並進一步分析其對臺灣的可能影響。
禁用中國特定無人機及電池的影響
美國眾議院在「中國週」第一天通過的首項法案,旨在禁止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的產品進行銷售,並禁止其設備被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此舉不僅標誌著美國在國防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也表明了美國對中國企業滲透的高度戒備。大疆無人機在美國市場占據了很大的份額,此禁令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商業與個人用途上的無人機供應。然而,美國政府優先考慮國家安全,認為大疆產品可能對美國基礎設施構成威脅,這也凸顯了美國在中美競爭中的防範心理。
從全球層面看,這項法案將進一步阻礙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並推動其他國家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審查力度。臺灣也應密切關注這一動向,並調整自身的科技與國防策略,以避免受到中國科技滲透的威脅。
限制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往來
美國眾議院的第二項法案針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如華大基因和藥明康德,將這些企業列入黑名單,限制它們與美國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往來。美國議員擔心這些公司與中國政府的密切關聯,可能利用其收集的基因數據進行軍事研究或滲透美國的生物科技產業。這一法案不僅體現了美國對中國在科技與數據領域的強烈戒備,也顯示出兩國在尖端技術競爭中的激烈對抗。
對臺灣來說,這是一個警示信號。臺灣應加強對本土生物技術產業的保護,並避免與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過度合作。此外,臺灣可以通過與美國加強合作,借鑒美國在科技安全領域的防禦策略,提升自身在全球生物技術產業中的競爭力。
揭露中國對美國電信科技業的滲透
美國眾議院還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每年公布持有FCC許可證的企業股權結構,特別針對那些由中國、伊朗、俄羅斯等敵對國家控制的公司。這項法案揭露了中國企業在美國電信科技業中的滲透程度,並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警惕。
對臺灣來說,這一法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臺灣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也面臨類似的滲透風險。因此,臺灣可以考慮借鑒美國的做法,對本國的電信與科技產業進行更嚴格的審查與監控,以確保國家安全和資訊安全不受外部威脅。
成立對抗中國惡意影響的基金
「中國週」期間,眾議院還通過了一項設立3.25億美元基金的法案,用以對抗中國在美國社會中的惡意影響。該基金將專門用來支持美國國務院及其他機構進行相關研究,並打擊中國在文化、政治、科技等領域對美國的滲透行為。
這一基金的設立表明,美國決心對抗中國的不當影響,並試圖遏制其在全球的擴張。同時,臺灣也應利用美國在這方面的努力,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特別是在全球反對中國政治滲透與經濟壓力的共同戰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臺灣應如何看待美國的「中國週」
美國眾議院的「中國週」一系列法案反映了美國對中國威脅的高度關注,也表明了美國決心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展開全面競爭。對臺灣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臺灣可以借助美國這一輪抗中浪潮,尋求更緊密的合作,特別是在國防與科技領域;另一方面,臺灣也應警惕中國可能對其採取的報復措施。臺灣應加強與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的聯繫,推動建立更加穩固的國際聯盟,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與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