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揭密中國「海底地圖戰」:從臺灣東海岸畫到美軍基地周邊
2025.07.15 | 10:52
《紐約時報》揭示,中國科研船已從3年前侷限在近岸海域,轉向深入臺灣東部、關島周邊,甚至越過太平洋多處敏感區;諸如「向陽紅6號」與「大洋號」等,搭載高階聲納與無人潛具,進行密集且平行的航線繪製,其行徑早已超越純學術研究;這種「民船軍用」的戰略模糊操作,使中共得以在國際海域蒐集敏感軍事數據,同時迴避外交爭議。戰略目的揭露:從海床到潛艦,重塑軍事地圖中國大量蒐集臺灣東海岸與關島周邊海床資料,意在精準掌握潛艦部署、水文流速、海底地形等軍事關鍵因素;這些數據可用於未來戰時部署潛艦、布設水雷或反潛作戰,有助提升對美軍與臺灣潛艦行蹤的掌握能力;過去中共軍方研究甚至指出,熟悉黑潮動向可用以「隱匿自身、打擊敵人」,顯示其意圖並非單純科研,而是預作戰略佈局。區域反制行動:民主國家集體防衛科研滲透美、日、澳等國近年已多次警告中國擴張性的科研船活動,日方更曾主動驅離進入專屬經濟海域的中方科研船;面對臺海周邊不斷加劇的中國偽科研活動,臺灣應強化與區域民主國家的聯合監控與情報分享機制,提升衛星與水面艦艇偵察能力,主動蒐證並揭露中共行徑,降低其「低可見度擾動」所造成的戰略侵蝕。我國應對之道:強化主權維護與法制反制臺灣應強化東部海域的監偵網路,對中國科研船進入我專屬經濟海域進行公開警告並提報國際機構;我國可透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主張經濟海域科研活動須經允許,並設立法律框架,針對未經許可之調查行動實施國內懲處或驅逐措施,避免中共藉灰色空間行動蠶食我國主權。聯合國際、以揭露制衡:資訊戰反制中共海洋滲透臺灣可與Starboard、MarineTraffic等海洋監控組織合作,公開中國「偽科研」船隻在臺海周邊的活動紀錄,善用國際媒體曝光,建立「揭露制衡」的資訊防線;透過外交部與駐美代表處合作,將此類行徑列入中共灰色脅迫手段的國際報告,引導民主國家在國際組織中針對中共進行制度約束與道德譴責,讓其無法在「科學」之名下掩飾擴張野心。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