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不只抗美援朝?中共雙航艦壓境意圖封鎖臺灣
2025.06.30 | 14:55
「第一島鏈」自日本南部延伸至菲律賓,是美國與其盟友遏止中國海權擴張的傳統戰略防線;「第二島鏈」則由關島至帛琉,進一步延伸至印尼,象徵著中國海軍向藍水海軍邁進的試金石;中共雙航艦此次同步出巡,並罕見穿越第二島鏈,不僅測試美日防禦縱深,也意圖對抗民主陣營在印太日漸強化的圍堵格局;中國此舉凸顯島鏈不再僅是戰略設想,而是中共認知戰與軍事行動同步運作的舞臺。雙航艦穿鏈行動:展現海軍「宰制力」與衝突邊緣操作根據我國國安人士說法,「遼寧」與「山東」號航艦編隊同時現身西太平洋並穿越第二島鏈,具有兩大戰略意涵;一是展現中共企圖突破島鏈圍堵的「宰制性存在」,意圖打造足以嚇阻美軍介入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態勢;二是以實戰化演訓手法演練封鎖整體島鏈海空交通線,對周邊國家形成衝突邊緣壓迫;此舉尤其針對美、日、臺三方軍事合作,試圖以高張力軍事動作改變區域政策與安全聯盟結構。對臺灣與周邊國家的戰略威懾與施壓中國此舉對臺灣構成多層次威脅;首先,航艦跨島鏈行動代表中共具備包圍與切斷我國海空補給線的能力,直接衝擊我方戰略縱深與持久防衛規劃;其次,透過演訓範圍涵蓋南海、黃海、東海與西太平洋的廣域部署,也對日本、南韓及東南亞諸國形成巨大安全壓力;再者,配合中共於黃海、東海設置構造物及密集戰備巡航,更呈現「將四海內海化」的企圖,這些動作不僅是軍事挑釁,更是政治與心理層面的認知戰。區域國家如何因應:強化集體威懾體系面對中國「灰色地帶操作」與漸進式軍事壓迫,各國應轉向更堅實的集體防衛架構;美、日、澳、韓應強化情報共享、聯合演訓及快速反應機制,深化區域內戰略互信與整合能力;對臺灣而言,除需持續提升不對稱戰力與戰備態勢外,也應透過漢光演習等方式驗證聯合作戰要領;臺灣可與菲律賓、日本等第一島鏈國家共同建立區域安全對話平臺,串連自由航行行動、反情報合作、應對突發事態的聯合協議,構築「海上小北約」雛形。國際社會與臺灣的共榮戰略中國試圖以軍事威懾轉移其在中東、經濟等多重壓力,但此舉反而強化民主陣營對印太安全的重視;國際社會應正視臺灣作為維繫印太穩定的重要角色,透過實質支持(如參與印太軍演、協助海域監控、科技及情報共享)協助臺灣鞏固安全;反之,臺灣亦應主動參與多邊機制並提供戰略資訊及區域協助,成為民主安全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員,唯有透過聯合防衛與互助合作,方能共同抵禦中共擴張主義的步步進逼。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