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刊登投書,指出「醫生月薪一兩百萬是正常的」引發議論,引發不分色彩的台灣醫師大團結,紛紛拿出理性論據來反駁,也介紹了現實生活中台灣醫師的職業生態,不是部分民眾對醫師的投射想像。

 

    而此事件最主要的爭議點「醫生月薪一兩百萬是正常的」, 杜承哲醫師也誠實分享,「如果病人來源成長,在能消化工作的情況下,確實有紅牌醫師可以爆肝做到在院內單月時常破百,但這應該是極少數,而且長期來說很少是健康的。」也證實「一般醫師年入兩三千萬是正常」等類似訊息為錯謬。

    這也和台灣民眾對醫師的傳統刻板印象有關係,老一輩的人常用台語講:「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 意思是講賣冰、做醫生是高獲利、容易致富的行業。但依據勞動部調查資料顯示,醫師月薪大約為15萬6178元,年薪大約為230.2萬元,台灣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且醫師科別不同,也會影響「未選科住院醫師」(PGY)選科抉擇;健保點值被視為為醫師基本薪,根據111年「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資料顯示,內科系(心臟內科、腎臟內科)點數最高,其次為復健科、泌尿科、神經科、急診醫學科,至於兒科、婦科、病理科、麻醉科則排在末端班,加上自費項目有限,年輕醫師興趣缺缺。

 

  上述制度問題也牽引台灣兒科醫師人力缺口惡化擴大!十年後重症恐無人治,衛福部統計,專科醫師核准給證人數,2018年兒科醫師占比約1成,到了2022年兒科醫師比例大幅下跌,占比約2.5%;台灣兒科醫師大缺人,不少醫院傳出兒科住院醫師招不滿,甚至主治醫師也要進入輪班等情況。現在雖衛生福利部公布「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但僅是治標未治本,根本問題之一在健保醫療點數制度,能否鼓勵更多年輕醫師願意投入兒科服務。

  筆者有善緣結識一位台大兒科醫師呂立,他每日投入兒童醫療競競業業,救治許多受虐孩子生命,也投入二十多年防治兒虐議題的政策倡導,真正行動實踐波克拉底誓詞/醫師誓詞(Hippocratic Oath),所做的醫師倫理規範。他展現了台灣醫師的真正圖像,和醫師對台灣社會正向發展的獨特價值性!

 

  至於吳欣岱醫師對此議題提到:「我覺得與其獵巫、用仇富來阻礙醫療進步,不如捫心自問一個問題:你希望幫你開刀的醫生,把手放進你的肚子的人,要有一個月薪水多少的專業度?還是幫你開刀的醫生最好是名醫月薪百萬,但是幫別人看病的醫生就拿少一點沒差?拜託一下啦,醫療資源是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東西,不要為了政治因素而亂鬥欸」。

 

  針對部分網友在政治亂鬥醫師等問題,這些網友也必須小心,台灣的醫師總共七萬人左右,盲目無智把台灣醫師鬥走、鬥倒,當自己需要醫師的專業幫助時,發現沒足夠醫師人力,鬥來鬥去最後害到自己,那時後悔也來不及!

文.張天泰 (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