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柯文哲在各地宣講時,都會說民眾黨沒有動員遊覽車、沒有發便當也沒有雇用走路工,一切大場面都是靠民眾自發參與。然而,在劉宇(四叉貓)的臉書,卻一直有動員遊覽車的截圖被公布出來。

事實上,各政黨在舉行大型活動時普遍使用遊覽車,將支持者從各地接送到指定區域。這不僅讓支持者看到心儀的候選人,也營造宏偉的場面,增加選民對選舉的信心。動員遊覽車並非壞事,反而有雙贏效果。政黨可藉此獲得媒體曝光,而選民也能方便參與政治活動,甚至當作一場四年一度的選舉嘉年華體驗,這種方式在雙方看來都是有益的。

透過動員,政黨能確認是否有足夠的堅定選民支持。若號召動員卻無人響應,可能代表該候選人在地方上缺乏穩固支持。對於小型地方選舉而言,特別是鄉鎮市長選舉,觀察是否一切依賴遊覽車動員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如參與小型地方選舉,還需依靠遊覽車動員,最終開票開出來的票數應不會太樂觀。

然而,更糟糕的情況是明明有動員遊覽車接送,卻不敢承認。這不僅是政黨不敢承認自己的行為,也是對選民的一種低估。或許台灣民眾黨將動員遊覽車視為「共乘」,只是提供選民交通工具,而這個「共乘」與所謂的「動員」究竟差異何在,可能需由台灣民眾黨自行出來解釋,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究竟差異為何。

也許台灣民眾黨會將需自費400搭乘遊覽車視為「共乘」,而如不需付錢的則稱為「動員」,但這也只是將原本應該有地方黨部所支付之費用轉移至支持者身上,但其行為本質上還是在動員選民來參與該場活動,否則應該是由當地支持者自發性去參與,而不需要專程提供交通工具去參加。

筆者認為,台灣歷經多次總統及地方大選,選民對於動員遊覽車的現象已司空見慣。當有支持者居住在離造勢場地較遠的地方,透過遊覽車接送無可厚非。但若以自費搭乘方式來解釋自己並非動員,那只不過是一種鴕鳥心態的展現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