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出版《瞄準聯合國》第12頁指出,台灣需要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所謂「全方位」,不但是要針對已發展國家,更要針對開發中和經濟處於轉型階段的東歐、中歐、俄國及原屬蘇聯的新興獨立國家。所謂「全方位」,也包括參與各種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尤其不能忽視與非政府組織(NGO)打交道的重要性。

又指出,非政府組織時常是代表國際上的正義之聲,尤其是人權方面的組織,最令專制國家頭痛,因此也是台灣建立正面形象的良好管道。台灣已經擺脫了專制桎梏,恢復民主體制,在這方面要發揮「國際」影響力,應該是駕輕就熟的。

在民主社會,「人權高於主權」是重要概念,尤其人權更是超越了國家疆界,成為一個普遍性原則。因此,當一個政府面對國際人權組織或學者探索有關人權侵害案件建言時,如果搬出「不容干涉內政」的託辭來作自我辯護,是無法博得認同的落伍作法。

台灣走過長期的戒嚴威權統治,1987年7月15日解嚴,1990年代全面民主化,2009年12月10日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國內法典化,「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揭示的「人民自決」和「主權在民」的原則已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

我們發現「太極門稅務冤案」迄今已逾25年仍未完全平反。多年來,受到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組織的關注,不斷地來台灣參與研討會,宣揚具前瞻性的尊重、保障及促進人權概念,對台灣人權的進步有相當的貢獻。

今年2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瑞士日內瓦展開第49屆會議,太極門所遭受之宗教信仰自由迫害第四次被國際人權專家提交給人權理事會,該聲明指出,台灣的太極門案件歷時至今已經有 25 年之久,稱它為「貪腐對宗教自由造成負面衝擊最具代表的案例」並不誇張。2021年10月間有25位國際宗教、人權學者聯名寫信給蔡英文總統,希望太極門案件早日獲得圓滿解決,目前,人民正在期盼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