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颱風季,颱風假放假與否總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現行決策機制由市長負責最終宣布,但這樣的單一決策模式引發了市民的不安與質疑,認為其決定標準缺乏透明性,甚至可能受到外部壓力影響。此次康芮颱風襲台,台北市是否放假成為討論焦點,而劉德華演唱會的停辦更凸顯了現行體系的不足。若將放假權力過度集中在市長一人手中,容易忽略其他更專業的天氣或公共安全評估,反而無法保障市民安全。
由市長單獨決定是否放颱風假,有幾個潛在問題。首先,基於大眾安全需求,應由專業氣象單位及防災專家共同評估風險,提供一套具體的放假標準,而非由市長臨時拍板。颱風決策過程中,如果市長面臨如大型演唱會或商業活動的壓力,是否可能影響其決策?現行做法並未充分透明公開市長決策的依據,使得每次宣布颱風假與否時,都會引發公眾的疑惑和爭議。例如,在康芮颱風下,市長宣布放假前未即時通知劉德華演唱會主辦單位,導致取消決定臨時倉促,影響民眾行程並增加風險。
再者,現行政策過於模糊,缺乏詳細的氣象參數指引放假,導致公眾無法預先規劃。若參照國外的案例,許多地方有明確的標準,達到特定風速或降雨量時即自動停課停班,無需臨時宣布。台北市政府應考慮引進這類科學標準,減少市長單一權力的影響,並強化公告流程,確保市民能在惡劣天氣前夕及早獲知準確資訊。
為了市民安全及決策透明性,建議在決策過程中納入多方評估機制,避免將放假決定集中於市長一人手中。透過引進更科學化的參數指引,結合防災專家意見,市府可更有效地保護民眾安全,避免政策受單一決策者的偏好或壓力所影響,讓颱風假成為真正為民服務的決策。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