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習近平主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針對『九二共識』的一番談話後,搭配上獨派四位大老投書勸退蔡總統參選2020的動作,讓九合一大選後已然跛腳化的蔡總統,重新回到2020的主戰場,除了網路聲量迅速滿血外,也幾乎確立了綠營內部鞏固ˋ領導中心的態勢。

在這一波政治變局中,尤令人關注的,是選前幾乎已經被邊緣化的兩岸議題,再度躍上版面,成為新聞的焦點,尤其是半條腿踏進歷史洪流的九二共識,近期屢屢再次被賦予新的定義與標準,各方的表態相當清楚的,正是為了接續而來的2020而戰。看來,不同於2018揚棄意識型態的交鋒,預料未來的戰場上,兩岸關係將再次回歸到競爭的核心議題,主宰著行政與立法權限花落誰家的關鍵命題。

那麼,究竟『九二共識』的內涵到底為何?

我們不妨援引習近平的談話,關於『九二共識』的部分,他是這麼說的:『…70年來,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

全文談話中,對於九二共識的定義,主要在於『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鑑此,我們幾乎可以大膽的假設:當年在兩岸會談中,若說真正有共識,內容其實是『兩岸同屬一中』,顯然與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有著程度上的出入。對此,中國所認知的,是台灣必須承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治實體之下,他們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源自於歷史道統而來的『文化中國』。而台灣秉持著小國外交的特性,亟欲在國際空間上有所突破,才以較為『靈活』的解釋方式,將『兩岸同屬一中』的共識,逕自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主張『大陸認知的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則解讀為中華民國』。就『一中』的定義上,存在著兩岸宛若鴻溝般的歧見,致使九二共識的定義,從此成為歷史懸案,不再存有標準答案。

歷經藍綠兩黨的執政更迭,對於兩岸關係,存在著不少經典論述,但究其內容分析,真有脫離『兩岸同屬一中』至『一中各表』之間的政治光譜嗎?

李前總統的『兩國論』、陳前總統的『一中一台』、『一邊一國』,其實或也不過就是『一中各表』的白話版本,差別只是企圖在兩個政治實體的框架下,用『台灣是個國家』的元素,來取代『中華民國』。

柯文哲市長的『兩岸一家親』,則近似於兩岸共同認知同屬一個『文化中國』的概念,在系出同源的大前提下,擱置給予國家實質定位的做法,性質上仍然不脫『兩岸同屬一中』的範疇。

即便是蔡總統、賴院長頻頻強調著『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國民國』,也只是反覆論述著『一中的我方解讀』,而忽略中國方面的認知,乍看以為是更向前跨進一步,但多少也只是流於說詞上的修飾出入。縱然是近日廣獲人民支持的蔡總統談話,呼籲『各政黨切莫再講九二共識,不要出賣台灣人民的意志與信任』。其本質上與韓國瑜市長所提出的『兩個不要懷疑』內容中,『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跟自由的決心』,又有著甚麼樣的差異呢?充其量不過就是換句話說而已吧!

兩岸關係,就像是個死結,很清楚的,台灣的未來,需要交由2,300萬人民做出決定。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擁有民主、自由、以及富庶的國家,單憑這一點,就是『一國兩制』所無法達致的目標。但另方面,拒絕中國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我們真有籌碼朝向『台灣獨立』的願景挺進嗎?

過去,民進黨首度執政時,陳前總統明確的表示:『獨立一事,過去李前總統做不到,我也做不到』。如今,民進黨二度取得執政,同時擁有國會多數的優勢,仍舊不見更具體的獨立作為,僅僅侷限在主權國家的框架中,形同自我安慰式的阿Q論述,同樣未能完成台灣獨立的建國大業,顯見所謂『台灣獨立』,在當前的國際現勢下,或也不過就是南柯一夢罷了。

所以說,『台灣不甘被統,但獨卻又獨不了』,引致於訴求擱置爭議的『經濟發展100分,意識型態0分』的直白論述,才會在日前的九合一大選中,敲動人民的心坎。未來,在中國於兩岸關係轉趨強硬的態勢下,國家定位的論述,勢必得重新回歸到政治的主戰場上,藉以看清局勢、凝聚共識、共同抗衡對岸一國兩制的籲求。然而,就目前浮上檯面的各方說法,仍舊未能脫離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老梗光譜看來,期欲讓兩岸關係議題再度獲得人民青睞,將之置放在經濟至上的位階,恐怕也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