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五大隱蔽管道成中共滲透溫床 社會面臨嚴峻挑戰
2025.04.23 | 10:34
根據國防部近期向立法院報告的內容,中共對台滲透策略不斷演進,針對軍事與政府體系展開多管齊下行動。主要滲透途徑包括黑道幫派、地下錢莊、掩護公司、宮廟團體與民間社團等五大類型,這些管道具隱蔽性且易於滲透社會各層面,成為境外勢力滲透的溫床。進一步的手法則涵蓋透過退役人員與現役軍人建立聯繫、透過網路平台進行接觸與交流、以金錢利益作為引誘手段,以及利用個人債務問題進行脅迫,顯示中共已系統化地對涉密人員進行滲透與利誘。國防部指出,台灣軍事單位與涉密職位人員為中共長期滲透的重點,為降低風險並防堵機密外洩,國防部已推動建立「接密資格認證」制度,對涉密人員的背景進行嚴格查核,涵蓋其品德紀錄、違紀情形、財務狀況、戶政與出入境資料等,並將查核結果建檔至「國軍電子兵資系統」,作為人事調動與任務指派的依據。此外,查核作業採「三年一查」的定期機制,若有職務異動、任務派遣或接密等級提升,亦會進行不定期查核,並於必要時由權責單位辦理解除接密作業,以降低國安風險。除軍方自主管控外,相關安全機關也積極參與反滲透工作,國家安全單位表示,自2020年以來,中共針對台灣進行滲透行動日益頻繁,特別是透過退役軍人網絡、非法金融活動與網路平台發動情報攻勢等。為有效應對此類國安挑戰,國安單位正建立「國安共同威脅圖像」,藉以整合跨部門情報與防制資源,強化中央與地方、軍方與民間之間的協作能力,提升防禦外部滲透行動的即時性與準確性。此外,國防部也強化官兵教育與預警觀念,以提升防範意識,據統計,自2011年1月至2025年3月,經軍方與司法機關偵辦的國安案件中,多數係由軍人主動檢舉,反映出持續進行的保防教育已產生效果,基層官兵的警覺性與忠誠意識正在提升。國防部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強對涉密人員的教育訓練,透過實務案例分享與情境模擬演練,建立主動揭露與即時通報的應對文化,進一步鞏固國安體系的內部防線。面對滲透風險的升高,社會各界普遍支持強化反情報作為,並對涉及洩密或共諜行為者主張依法嚴懲。防制境外勢力滲透不僅仰賴軍方與政府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全體國民提高警覺,形成全民共同守護國家安全的共識與力量。台灣作為開放民主社會,在維護自由的同時,亦需建立堅實的安全網,確保國家主權、軍事安全與資訊機密不受外力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