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漢光41號」實兵演習7月9日起展開,至18日止,為期10天9夜,創下歷年最長紀錄,較過往常見的5天4夜整整延長一倍。國防部指出,此次演習強調「實戰化、隨機化」與「全時段」備戰,目的在提升國軍臨戰應變能力、整體持久作戰體系與軍民協同韌性,反映當前敵情壓力與台海衝突樣態變化。

擺脫制式演練:全面導入「隨機況令」
過去國軍演習常以「有腳本」方式進行,甚至安排己方部隊扮演紅軍,操作預設劇本。然而真實戰爭往往毫無預警、節奏破碎,為此今年「漢光41號」採行不預演、不劇透,改以「隨機下令」推動兵力部署與敵情應對,模擬灰色地帶侵擾、突發戰火蔓延至本島等情境,訓練官兵即時判斷、機動反應的能力。

後備戰力成關鍵:動員2.2萬人創新高
此次演習同步驗證「後備即戰力」,召訓後備軍人人數再創新高,從2021年漢光37號的8,000人、2024年近1.5萬人,至今年突破2.2萬人。陸軍步兵206旅更首次實施全旅擴編動員,全面參與各地戰場模擬操演,強化後備軍力與現役部隊的整合能力,形塑「全民皆兵」防衛格局。

演訓場域擴展:從前線到街頭、捷運與超市
今年漢光演習一大亮點為軍民整合深入日常空間。國軍除延續與中華電信、中油合作外,更深化與台北捷運系統合作,演練在遭遇敵軍特攻奪節點時,如何透過捷運運輸軍需物資或快速部署兵力。此外,超市業者全聯也配合「城鎮韌性演習」,開放門市作為防空避難點,強化民眾戰時自保意識。

城鎮韌性演習首納戰災應變
自7月15日至18日,各縣市陸續實施「城鎮韌性防空演習」,首次整合過往「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並加入災民轉移、救濟站設置、戰災搶救等實兵操作。演習採上午兵棋推演、下午實地操演方式,由內政部與地方政府主導,強化平戰轉換下的地方應變能力與民眾基本防空素養。

備戰是為確保和平
「漢光41號」的結構轉型與演練升級,正是因應中共對台加大「軍事威懾、法律操作、輿論滲透」的多重壓力。從片面啟用M503航路到對台軍工祭出出口管制,再到灰色地帶兵力騷擾,中共對台脅迫手段正朝全頻譜、多層次發展。台灣以全面強化備戰為基礎,展現不求戰、不畏戰的戰略定力,也讓國人明白:真正的和平,需要以堅實的國防與全民防衛作為後盾。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