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高調啟動「清朗.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專項行動,對中國境內的言論空間與資訊傳播施以前所未見的高壓整肅。此舉不僅再次揭示中共對網路自由的敵意,更凸顯出「自媒體」作為新型輿論載體,對極權政權所構成的根本威脅。
何謂自媒體?
「自媒體」一詞源自英文“Self-Media”或“We Media”,意指個人或小型團隊利用網路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YouTube、Instagram等)進行內容創作與資訊傳播,不依賴傳統媒體機構。相較於報紙、電視等「中心化」的傳統媒體,自媒體具備去中心化、即時性、互動性與低成本等特徵,使任何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與輿論的引導者。
自媒體對中共造成的影響
中共統治的根本仰賴訊息壟斷與輿論導向,透過官方媒體壟斷敘事權,塑造「合法性」與「穩定」假象。而自媒體的興起,卻打破這一訊息壟斷機制。無數民眾透過短視頻、直播或文章揭露地方官員貪腐、社會事件真相或災害現場畫面,對中共塑造的「幸福中國」敘事造成重大衝擊。
以近期北京與河北水災為例,多位網友上傳家園淹水、救援無力、官方隱瞞的影片與陳述,迅速在網路擴散,暴露中共隱匿災情、冷血官僚體制的實況。這些「非官方版本」的信息,一旦廣泛傳播,將動搖政權信任基礎,激發民間不滿與集體憤怒。
此外,自媒體對財經與軍事等議題的評論,也常常挑戰中共官方立場。例如揭露經濟下行的實情、批判「戰狼外交」、分析台海軍事部署等,都被視為「敏感內容」。中共無法完全掌控這些信息源,於是將「整治自媒體」視為維穩與洗腦的當務之急。
中共網信辦為何出手整頓?
此次「清朗行動」並非首例,而是中共自2015年以來連續多次打壓網路言論的延續與升級。此次整頓的重點,包括以下幾項原因:
1.削弱言論滲透力:自媒體已成為民間最有影響力的信息平台,甚至超越央視與人民日報等官方喉舌。中共擔憂民間言論「出圈」,影響社會情緒與政治穩定。
2.防堵輿論危機:面對經濟困境、災情頻傳與國際孤立,中共極度擔心任何「微小火星」成為「言論爆炸」的引信。
3.維持一言堂:網信辦聲稱整頓是為了「防假防謠」,實則是要扼殺不同聲音,保住中宣部系統對「真相」的壟斷。
所謂的「不實信息」,往往只是未經中共官方核准的真實信息;而「專業失實」的批評,常常是人民對政權失能的真切反應。
自媒體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關係
自媒體的核心價值,在於還權於民。它賦予個體說話的機會,讓公共議題不再被國家機器壟斷。從言論自由的角度看,自媒體的興起,正是資訊民主化的實現,是新聞自由的具體延伸。
在自由社會,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共存共榮,互為補充;但在中國,自媒體卻成了極權最忌憚的敵人,因為它不受審查,不經審稿,往往反映的是民間最直接的苦痛與憤怒。
中共高舉「整治假訊息」的旗幟,實質上是將所有未經官方核可的聲音定義為「不實」,將所有社會觀察與批評打成「謠言」,以達到對言論市場的全面管控。這正違背了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基本精神——即允許多元聲音的存在、保障批判權利。
自媒體的出現,讓中國人民第一次真正握有「發聲」的機會,也讓外界得以一窺中共極力遮蔽的現實。正因如此,中共才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它。這不只是一次網路清查行動,更是一場對「真實」與「虛偽」的戰爭。當政權恐懼人民講真話,整肅的對象不只是「謠言」,而是整個社會的記憶與良知。若不制止中共對自媒體與輿論自由的打壓,信息封閉將愈演愈烈,而中國社會也將進一步走入數位極權的黑暗深淵。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