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期將資訊戰作為「武統」與「心戰」的重要工具,企圖在戰爭爆發前,就先行削弱台灣民眾的信心與團結。近年來,其對台資訊戰已從粗糙的謾罵與假新聞,進化為更精緻、難以識別的「反串」與「語境滲透」。

根據台灣國安單位統計,今年前3個月已偵獲逾51萬則敵對爭議訊息與3600多組異常帳號,多數與中共網軍有關。這顯示其操作頻率與規模均在快速上升,且結合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enerated content),使假訊息更具迷惑性。

近期在抖音平台出現一批疑似由中共操控的「反串」帳號,其中「sb.taiwan 寶島日記TEAM TAIWAN」尤為典型。此帳號表面上以「台派」立場自居,甚至附上總統府信箱連結,表態支持台灣士兵、罷免特定政客,語言中也夾雜支持抗中的口號。
然而,影片內容卻充滿「似是而非」的訊息,例如:
1.醜化國家領導人
    •以2023年賴清德參加「信賴台灣姐妹會」的舊影片,錯誤剪接成賴在南部災情期間跳舞慶祝,並配上中國口音旁白。
    •將賴清德的髮型P圖成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以嘲諷方式削弱民眾對領導人的尊重。
2.製造立場混淆與分裂
    •宣稱「美國開始舔台」,甚至虛構川普辦公室掛賴清德照片的情節。
    •支持「823罷免」運動,卻將矛頭指向國內政黨,混淆抗中與內部分裂的界線。
3.語境滲透與反串操作
    •以「愛台」口號包裝錯誤訊息,引用法律條文卻刻意錯誤,讓部分支持者初期信以為真,事後發現是謊言後對政府失去信任。
國安官員分析,這種反串手法的陰毒之處,在於它利用接收者的原有立場作為信任基礎,逐步滲入不實訊息,最終達到裂解社會共識、削弱政府威信的目的。

影響與因應
中共利用反串資訊戰,正在台灣社會中製造三層破壞:
1.情緒誤導:短時間激起群眾的憤怒或狂熱,使理性討論空間縮小。
2.信任侵蝕:讓支持者因發現被欺騙而對政府或運動失望。
3.認知混亂:模糊敵友界線,讓抗中立場與內部分裂相互混雜。

因應之道包括:
1.強化即時澄清機制:對於反串與假訊息應快速識別並公開澄清。
2.提升媒體識讀教育:讓民眾辨識立場偽裝與語境滲透的技巧。
3.跨平台情資共享:政府與民間、社群平台合作,追蹤與封鎖惡意帳號。

資訊戰的本質,就是在無聲無形中改變人心。當中共的對台資訊戰已從「高分貝謾罵」進化到「低調反串」時,台灣社會更需保持警覺,不僅要看訊息的立場,更要驗證其內容與真實性,才能守住資訊主權與民主防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