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楊智強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楊智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台語實驗小學開學 文化轉型正義里程碑

    2025.09.04 | 11:18

    本週一開學日,高雄市路竹區北嶺國小正式轉型為全國首間「台語實驗小學」。當孩子們用當地母語─台灣台語,開啟知識學習之路時,這不只是校史上的重要一刻,更是台灣語言運動數十年努力後的一大勝利,應視為文化轉型正義的里程碑。威權時代的「國語政策」長期壓抑、污名化本土語言。許多人仍記得,在校園裡說母語會遭處罰、掛上「我不說方言」牌子,甚至被罰款。那種羞辱留下難以抹去的集體記憶。不僅造成語言斷層,也在數代人心中誤植了母語屬於低等的偏差觀念。因此,北嶺國小的轉型,意義遠超過一般實驗教育。它象徵國家終於肯認:台語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承載歷史與認同的重要載體,應當與華語並列,堂堂正正成為知識傳授的媒介。這是《國家語言發展法》最鮮明的落實,也是對過往語言壓迫歷史的平反。至今仍有人質疑講台語會影響競爭力,這種迷思其實源自黨國時代殖民式教育的陰影。國際經驗早已證明,多語能力能提升認知彈性與創造力;而在高雄美濃區長期實施華語、客語教育,銜接沉浸式幼兒園的客語學習。美濃經驗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具備國客雙語的幼兒在創造力上確實有顯著優勢。高雄市政府率先踏出這一步,陳其邁市長遠見值得肯定;但我們更期待,它不是孤立的「盆景」,而能成為遍地開花的「森林」。教育部應提出完整藍圖,支持各縣市因地制宜發展不同本土語言的實驗教育,讓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都能在校園自然生長。經驗顯示,由母語環境中學習,更能建立自信與文化歸屬感。高雄市北嶺國小琅琅讀書聲,正在為台灣文化主體性寫下新篇章。願這份天籟般的母語聲,自南而北,響徹全國,成為這片土地最驕傲、最美麗的聲音。 
  • 投書 嘉義縣友善教育職場典範:為代理教師健檢補助喝采

    2025.09.03 | 05:57

    在「教師荒」日益嚴峻的當下,各縣市政府無不為延攬優秀教育人才絞盡腦汁。然而,長期以來,代理教師與代理教保員的權益卻常被忽視,不僅工作不穩定,福利待遇也與正式教師存在不小落差。所幸,嘉義縣政府近日的新政策充滿了溫度。除了前幾年已實施的「教師諮商輔導支持系統」,提供包含代理教師在內的教職員免費心理諮商,縣府更宣布自114學年度起,將代理教師與代理教保員納入健康檢查補助範圍,提供每兩年新台幣4500元的補助。這兩項政策共同描繪出全面重視教育人員身心健康的藍圖,其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值得我們大力肯定。身為教師組織工作者,我深切體會到這項教育福利政策的推動,不僅展現嘉義縣政府對教育人力的重視,更是對代理教師群體困境的深刻理解。過去,代理教師雖承擔與正式教師相同的工作內容與教學責任,卻往往因非正式編制而無法享有同等福利,身心健康保障更是一大缺口。嘉義縣議員黃啟豪於去年在議會期間首度倡議,成功引起縣長翁章梁的重視,最終促成這項從善如流的政策,這不僅體現了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間的良性互動,更彰顯了決策者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長期高壓的教學工作,對教師的身心健康是嚴峻的考驗。定期健康檢查不僅是對個人健康的負責,也是維持教學品質的重要保障。嘉義縣這項健檢補助政策,不僅實質減輕了代理教師的經濟負擔,更傳達出一個重要訊息:每一位為教育付出的工作者,其價值都應被肯定與保護。這份來自官方的關懷,將有效提升代理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讓他們能更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教學工作。在人才流失已成趨勢的此刻,教育政策的重點不應只放在如何「招募」,更應著重於如何「留才」。相較於部分財政寬裕的縣市首長,將輿論投射在爭取中央補助學童冷氣電費,嘉義縣政府這項前瞻性政策,正是回應教育人力荒挑戰的典範。它向所有教育工作者釋出善意,表明嘉義縣願意朝向尊重專業、保障權益的友善職場邁進。我們樂見嘉義縣在教育福利上走出領先的一步,也企盼這股正向力量能形成漣漪效應,並起而效尤,讓全國各縣市看見代理教師的真實需求,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最能凝聚教育人心的政策上。這不僅是嘉義縣之福,更是所有師生的福音。  
  • 投書 逾法壓榨基層 嘉義市特教師生比遭質疑

    2025.06.20 | 12:41

        日前嘉義市教育處突襲式宣布,將分散式資源班特教師生比調整至1:13,公文一出,引發特教老師與家長群起反彈。教育部明定標準為1:10至1:12,嘉義市教育處卻自作主張上修比率,不僅違法,更令基層教師質疑執政誠信與對特殊教育的基本認知,簡直是大開教育倒車。    特教老師在第一線承擔極高壓力,除授課外還需撰寫IEP(個別化教育計畫)、家長溝通、學習評量、甚至跨校支援行政事務等行政文書準備評鑑訪視,早已超出常規負荷。艱困的處境下,嘉市教育處不但未提供更多支援,竟變本加厲地增加學生人數,在此節骨眼上逆勢調高師生比,令人不禁懷疑:嘉義市政府難道把特教生權益當韭菜?    許多嘉義市特教老師向教師工會及多位議員陳情,除了教學外仍有諸多兼辦行政業務,過勞指控怨聲載道。教育處聲稱人力有限不得不調整,但實情是資源配置失當。嘉市府教育預算年年編列創新高,在最需要關注的特教現場,卻省小錢釀大災。黃敏惠號稱教育市長,本末倒置的政策令人咋舌。    令人遺憾的是,全國各縣市普遍努力朝向1:10甚或更低師生比精進同時,嘉義市竟成為逆風之例,難道地方政府可以隨意架空中央法規?使特教保障形同虛設。教育部應介入調查嘉義市教育處是否因陋就簡,並督導其限期改善,若再有其他地方政府為樽節經費起而效尤,教育部的指導原則將蕩然無存。    根據前年有教育團體調查全台教師快樂指數,嘉義市在排名最不快樂的縣市高居第二。筆者提醒,教育不應淪為政治妥協的籌碼,特教經費並非成本負擔,實為未來的投資。特教師生比的背後,是每個孩子翻轉的機會,更是教育的尊嚴底線。對特教學童來說,每一位老師都是命運的轉捩點,讓師資過勞、師生比失衡,必然斷送更多孩子的學習機會,踐踏教育專業。      
  • 投書 龍年人口紅利不再 推動國教精緻化刻不容緩

    2024.04.13 | 10:07

        410教改已逾三十年,其中首要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多年來新生兒人數已從當年近33萬人狂跌至去年13萬餘人,學校規模縮小甚至廢併校乃時勢所趨,學校確實變小了,反觀小班教學的訴求仍舉步維艱。除了109學年起高中降至每班35人算是近年逐步調整的政策,國中新生從102學年每班30人,國小新生從99學年起每班29人,中小學班級人數標準都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標準,學生並未因少子化,享有更精緻妥善的教育品質。    民間習俗的龍子龍女從今年二月份開始,內政部公布二月出生數僅為9663人,比去年同期10113人來得少;三月新生兒人數為10827人,較去年同月減少1679人,曾幾何時龍年也救不了臺灣低生育率,少子化現象嚴峻程度實為國安議題。「一個都不能少」絕非僅止於在教育口號,而是未來新政府迫在眉睫的首要目標。    然而,校園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學校行政過量更是怨聲載道,如何落實國教精緻化,有效「拉住每一個孩子」?當然就是降低班級學生人數,否則坊間教育專家疾呼推動課中差異化教學、適性揚才等論點,立意良善實則需要提高更多教職員編制進行客製化,滿腹理想卻未接底氣。實際第一線老師面對大班教學,擁擠的教室裡現實很苦感。同理可證,因為龍子龍女成為應屆新生導致學校將大幅增班的說法,恐導致後續教職員編制控管疑慮,已淪為過時的明日黃花觀點,因為出生人口數是長期穩定往下走。    未來賴政府內閣團隊教育部長鄭英耀,擔任高雄市教育局長時曾經自述國中時期為後段班學生遭受不平等待遇,放牛吃草的求學經歷。再者鄭部長當年屏東師專畢業,曾分發到嘉義縣偏鄉教書的服務經歷,相關基層背景應能感同身受降低班級學生人數,對教育精緻化的重要性。如何讓傳統大鍋菜,華麗轉身成為一道道特色料理?呼籲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落實國教精緻化刻不容緩,才能有效提升國民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