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日內,新竹縣國中女教師校園墜樓、屏東縣國中男教師陳屍家中,兩起教師輕生事件震驚杏壇。兩位老師都曾長期面臨情緒困擾,新竹個案投訴遭職場霸凌待調查,屏東個案因工作壓力被調整職務。儘管學校已啟動輔導機制,仍無法阻止悲劇。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台灣教育系統的深層危機警訊。
近年統計令人震驚,以首善之都台北市為例,教師心理輔導資源使用人次三年內翻倍;新北市教師會自2023年起持續調查教師幸福感,發現教師壓力持續升高且幸福感下降,工作環境和組織氣氛為重要影響因素。綜上資訊,是無數教師的身心折磨。教師壓力來源複雜,沉重的教學與行政負荷、學生行為問題、家長期待攀升,以及同儕或領導階層的人際衝突,都在侵蝕教職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新進或遭遇困境的教師,往往缺乏職場支持,反而面臨孤立甚至霸凌。
現有的輔導機制顯然未能及時有效介入,地方教育局處雖設有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但實務上常見使用不便、資源分散問題。更嚴重的是,許多教師因擔憂曝露心理困擾會影響職涯,而選擇隱忍。缺乏安心的傾訴空間,加上持續的行政負擔與不友善的人際關係,將臨界點上的教師推向絕望。兩條生命已在杏壇永遠消逝,背後還有無數教師苦撐。
政府不能再將教師心理危機視為個人問題,教育的根基建立在教師專業,教師身心健康應是教育體系最優先的資產。我們呼籲教育部立即啟動三項行動:建立全國性教師心理健康監測與預警系統,並設置危機干預機制;大幅減少教師行政負擔,讓教師投注心力於教學與自我照顧;強化校園職場文化,建立反霸凌環境,加強校長領導力培訓。各校應建立便利、隱密、免除職涯顧慮的心理求助管道。
杏壇已在流血,教育部必須以此為警訊,立即行動。唯有正視教師心理健康危機,推動系統性的預防與支持措施,才能保護那些日夜奉獻於教育崗位的教職工作者。我們不能等到更多悲劇,才後悔沒有及早採取行動。
(作者為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