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島和平研究所教授田中敏行昨日投書《外交學者》(the Diplomat),批判日本核安神話。

田中敏行指出,這次日本受災的東北地區,200公里內有4座核電廠,15個核子反應爐。出問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是其中最大的,共有6個核子反應爐。一直到出事之前,東京電力公司都驕傲地誇口說這些反應爐的圍阻體容器堅不可摧。他們聲稱,這些圍阻體容器是用當年打造日本海軍神話大和艦同樣的技術來製造的。東京電力公司聲稱,核子反應爐在遭逢地震時會安全地停下來、自動冷卻並能使輻射完全不外洩,因此地震絕對不會造成任何嚴重的核安事故。

在2007年7月,東京電力公司的柏崎刈羽核電廠就曾因6.8級的地震引起變壓器著火,並導致小規模的輻射外洩事故。儘管問題在當時就已經浮現,東京電力公司依舊傲慢地誇口他們的核能技術領先全球。

在這次東北地震引發海嘯,摧毀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許多建築物後,東京電力公司所泡製的神話已經被動搖,他們再也不能誇口了。日本這個國家30%的電力倚賴核能的整體能源策略,也遭受質疑。

田中敏行說,日本國人因為廣島與長崎曾受原子彈攻擊而對核安相當敏感;然而,日本反核聲浪卻不大,反核人士一般來講是被邊緣化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在1953年主張「原子能的和平使用」後,戰後日本歷屆政府大力推動核能科學。在東京政界和科學界共同的看法是,日本在戰爭期間太疏忽科學研究了。許多人都認為,日本是敗給美國的技術實力,特別是對核子物理學的掌握。

這種心態,再加上日本的石油百分之百仰賴進口,又是世界最大的燃煤進口國,導致日本人擁抱核能。1960年代晚期起,日本政府又利用豬肉桶政策,在一些偏遠地區蓋圖書館、醫院、休閒中心、體育館和游泳池,誘使這些地區的議會同意在他們家後院興建核電廠。電力公司又撒錢迫使地主和漁民放棄產業和漁權。毫無意外的,貪瀆也很快地成為其中一個環節。

田中敏行指出,在車諾比事件之後,日本反核運動也曾一度引起全國支持,但在政府與電力公司的攻勢下,又很快地萎縮。儘管在那之後仍有許多核安事故,但這些事故的嚴重性都在有人竄改記錄,拿假報告交給政府而被掩蓋過去。如今,在日本地震帶地區共有17座核能電廠,54個核子反應爐。

多年以來,反核運動不斷地警告日本人核子災變的危險,但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只會不斷拍胸保證核子反應爐絕對安全。

田中敏行指出,日本不是唯一必須對這起核災負起責任的國家;從興建這些反應爐的通用電氣公司,到供應鈾礦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許多國家都牽連在內。世人必須從這場災變中學習到,人類無法與核能共存,不管是拿來做武器,或是拿來發電。其中的風險與代價,實在太高。

田中敏行在結論中指出,這起災變也提醒日本人必須大幅改革現行的社經結構與生活方式。這也可能是喚醒日本人,重新將他們的國家調整到強調綠能發展的軌道上。當然,這不只有賴於日本人的決心與行動,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全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