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是清明連續假期,掃墓出遊是一家團聚的時節,也是書店很忙碌的期間,開店一年半以來,每到假日時候,遠方朋友經常會問一個問題:「高雄有什麼好吃的?」,從哈瑪星開港、高雄港站開埠之後,藏在巷弄的高雄小吃不少,鹽埕大溝頂市場、青年路國民市場、建國路三民市場,遠一點到左營果貿國宅,也有蔥油餅、泡饃等外省麵食。這時候,我們經常拿出書架上的《雄好呷》,從早餐到宵夜,《雄好呷》都完整收錄。
其實介紹高雄吃喝玩樂的書籍或雜誌不少,但是《雄好呷》是最用心採集的書籍之一,作者郭銘哲是土生土長的高雄囝仔,小時候在後驛附近活動,長大後到處換宿旅行,也寫了不少旅遊書,而《雄好呷》強調「連高雄人自己都喜歡的小攤」以及「找出巷仔內的無名人氣小店」,採集了111家高雄小吃美味,是他在家鄉生活的飲食紀錄。
記得第一次在廣播中聽郭銘哲介紹高雄小吃,聊「溫州餛飩」的故事,沒想到他推薦的店家並非最有名氣的店家,而是我們宵夜時經常造訪、藏在新樂街底沒沒無名的「黑乾」,就讓我印象深刻,郭銘哲真的是高雄在地的小吃專家。
高雄小吃的古早地標:三鳳宮街
三鳳宮和天公廟是高雄舊市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白天有虔誠的信徒往來、夜間有碼頭工人聚集,串連兩個寺廟的運河與三民街區域,就成為高雄早期常民飲食的起源。《雄好呷》的封面照片,也就是三民市場裡的「無店名豆菜豬肉蔥拌麵」,老闆娘中午過後開始擺攤,宵夜時間特別多人,每次沿中華路返家路上,就會特別停車吃一碗乾麵,清爽的豆芽、簡單的麵條、還有提香的豬油味,如果運氣好可以坐在老闆娘面前聊天,一頓宵夜吃來格外輕鬆。郭銘哲特別推薦「隱藏版」切仔:豬肺,千萬別佐醬油膏,只要淋上一匙醋,就是一大美味!如果一碗乾麵覺得不夠飽,轉個彎到建國路上,門口擺著變形金剛模型的「肉圓嫂」,兩粒滷肉圓、吃完的滷汁加清湯,真的很享受了,如果你喜歡小狗,還可以和胖老闆聊養狗經,這大概是小吃攤最迷人的情趣吧。
密度最高的高雄小吃:鹽埕大溝頂
原本是愛河支流後壁港的大溝頂,50年代加蓋興建為攤販集中市場,就成為高雄小吃密度最高的區域。這條與愛河平行貫穿鹽埕區的第一市場,沿著狹小的市場街道,從七賢路走到公園路,是電影《對不起,我愛你》的主要場景,導演林育賢在狹小的巷弄與天井間,捕捉愛情的吉光片羽,而街巷兩旁有小西門、阿進、阿標、崛江麵店、無店名魚肚漿米粉、無店名豆花、阿綿麻糬、50年杏仁茶…,根本就是高雄的小吃大宅門。
每一個小店,都有不同的故事,郭銘哲除了書寫美食,也書寫每位老闆的用心,堅持古法的無名豆花和手工製作的阿綿麻糬,都得大半夜起床工作,兩家人又剛好住在附近,一邊努力磨豆、另一邊奮力拋接麻糬,半夜時候的大溝頂雖然少了人群,但店家老闆準備食材的喧鬧,也是另一番有趣的風景。
對於外來的朋友,《雄好呷》是一本很棒的高雄小吃生活指南;對於高雄人來說,閱讀《雄好呷》的過程,猶如自己與城市的回憶錄。「大港飯糰」是高中趕著上學時的早餐,後驛到前站的單車地下道,隨著鐵路地下化已經封閉,但飯糰裡的辣肉滋味似乎還嗆在口中;現在中正堂不放映電影、左營眷村也拆了大半,但豫湘的涼麵、美紅的燒餅夾蛋、劉家的火鍋,仍是我們所熟悉的外省味道;食物建構了我們對高雄的圖像與情感,是另一種型態的地理誌,而《雄好呷》書中無所不在的人情與故事,則是高雄常民生活的人類學田調。
「喝啤酒,喬事情,搏感情,一種草莽式吃喝的浪漫」,清明連假,如果你在高雄,記得閱讀《雄好呷》,至情至性體驗高雄。
作者: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