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邱文彥和各界環保團體於今(31)日下午召開記者會,為高雄市的茄萣濕地請命。高雄市政府規劃在茄萣濕地開發1-4號道路,恐致使棲地遭破壞,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建安認為,若是將水域切開,產生能量將無法支持黑面琵鷺的生存,呼籲茄萣道路需考慮替代方案;現場環團也指控高雄市府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有瑕疵,不符合環境現況,真實性待查。

茄萣濕地被評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近年來黑面琵鷺來此地渡冬的數量逐年成長,自2011年的45隻,至2014年增加到212隻,夜棲族群超過50隻,但茄萣地區於1980年代劃設為興達港特定區,並開闢1-1、106道路,造成渡冬鳥類自2萬隻降至1萬隻,現計劃開闢1-4號道路,將導致棲地零碎化、破碎化。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進一步以簡報指出,台南七股自1997年開始棲地保育,以替代性綠色經濟方案發展文化生態旅遊,茄萣濕地受到SAVE International、國際鳥盟、日本黑面琵鷺保育聯盟3個國際保育團體認定,具有IBA(國際重要鳥類棲地)和Ramsar Site(聯合國拉姆薩濕地)的重要地位,因而呼籲台灣政府正視保育工作。

王筱雯說明,黑面琵鷺警戒距離約在400米到700米,發展1-4號道路會侵害黑面琵鷺,造成牠的干擾與壓力,將影響其夜棲,然而1-4號道路僅有947公尺,縮短的交通時間約90秒,因而呼籲另行替代道路。李建安也說到,濕地一旦切開,產能就會降低,若是將水域切開,產生能量將無法支持黑面琵鷺的生存,因此呼籲茄萣道路需考慮替代方案。

針對高雄市政府的環境評估報告,現場學者和環團皆表達不滿,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辦公室主任謝宜臻表示,今年7月之前的環評書,只有1頁輕描淡寫提到黑面琵鷺,直到7月才臨時插入黑面琵鷺的調查,並承認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的夜棲點。同時,在調查數字上也有偏低的情況,環評計算夜棲黑面琵鷺僅5隻、最多10幾隻,「我們隨便拍的照片中,就有50隻在夜棲,環評報告書跟實際的生態現象有很大的差距。」

王筱雯補充說道,儘管最新環評版本中證實是夜棲地,但是在最後總分的權重上,並沒有任何的調整,原本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這是「實質上的瑕疵」。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認為,環評大會沒有鳥類專家在現場,批環評有既定立場,是以1-4主方案開發為前提,其他的替代方案都只是裝飾用的,市政府對於環團的質疑是「實問虛答」。謝宜臻透露,環評委員會所討論的共識,與闡述的文字有差距,真實性待查。

據此,邱文彥盼明日行政院永續會的審查能提出建議,讓高雄市政府修改,並主張修訂《環評法》,他認為,開發單位自己去做環評報告,是很奇怪的狀況,應透過第三者才會比較公正、嚴謹,不是只有兩者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