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出現令人錯愕的論述,最大在野黨主席繼戰獨裁之後,竟將民選總統賴清德類比為納粹頭子希特勒,聲稱「台灣走向獨裁」,甚至還舉辦所謂的「戰獨裁、救民主」凱道抗議行動。表面上看似激烈政黨競爭的一環,但實則是一種高度危險的妖魔化的認知操作。因為這已非單純為反對而反對而已,更是企圖摧毀民眾對台灣民主制度信任的認知作戰手段。

        國民黨的妖魔化策略是將政治對手形象與歷史上最邪惡的象徵連結,企圖激起社會集體嫌惡情緒。當「希特勒」這樣的名字被隨意用於比喻台灣選民一票票選出來的領導人身上,其目的無非就是想挑起恐懼與仇恨,使人無法理性理解政局。尤其是在台灣這樣歷經威權轉型、披荊斬棘逐步迎向民主的當前,妖魔化的操作不僅荒謬,更具有令人不能坐視的殺傷力。

        國民黨這種將政治對手妖魔化的策略並非孤立事件,它與過去幾年中某些媒體與特定政黨的語言鋪陳一脈相承。回想一下,同樣出自藍白陣營的語言,他們把強化國防的軍購或潛艦國造說成是「挑釁中共」、把台積電赴美設廠稱為「出賣台灣」、「反中親美」,甚至將執政黨稱為「綠色恐怖」。這些語言使用的共同邏輯,就是顛倒民主與極權的意義,把民選政府描述成打壓人民自由的壓迫者,而對真正對台灣生存構成威脅的中共政權,卻輕描淡寫、甚至迴避批評。

        顯然,國民黨設下這種語言陷阱的最終目的,並不乎選舉勝負了,而在於摧毀民眾對民主制度本身的信任。當民眾相信「我們的總統是獨裁者」、「我們的政府是暴政」,他們自然不再願意捍衛當前這個體制;他們將變得冷漠,甚至轉向尋求「另一種秩序」。這不就是境外敵對勢力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嗎?—個從內部失去自信的民主社會,必將不戰自敗。

        更可怕的是,妖魔化的操作正在逐漸侵蝕台灣好不容易凝聚與積累出的社會共識,將使得族群對立、意識形態對抗越來越尖銳,讓「同島一命」的精神被撕裂。妖魔化的策略將語言用來分化社會、製造仇恨,語言本身就不再只是表達,而是成為一種攻擊武器。國民黨將台灣民選政府惡意比喻為極權政權的言論,不只是睜眼說瞎話的可惡而已,更是國民黨對台灣民主制度的腐蝕與背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