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6日電)福衛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第1顆衛星「齊柏林衛星」關鍵元件自製研發比率達84%,已運抵美國。國家太空中心今天表示,經4度延後發射,齊柏林衛星預計台灣時間27日凌晨2時18分許升空,太空中心Facebook與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邀民眾一起見證。

福衛八號將由8顆光學遙測衛星構成星系,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公尺、另發展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公尺的衛星,自今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相較福五原始解析度2公尺,福八的解析度更高,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影像資料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科技外交與環境保護等領域。

全站首選:「小台積」0052 今恢復交易!分割後一張不到 4萬 早盤爆逾13萬張大量

福八首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延續已故導演齊柏林守護台灣的精神,期望齊柏林衛星在浩瀚太空中守望台灣、記錄台灣,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國科會今天透過新聞稿公布,齊柏林衛星預計台灣時間27日凌晨2時18分,搭乘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自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國科會指出,火箭預計發射3分多鐘後進行整流罩分離,8分鐘後回收火箭,54分鐘後開始於510公里軌道釋放5顆台灣的立方衛星,齊柏林衛星預計於發射140分鐘後(約台灣時間凌晨4時38分許)與火箭脫離,進入高度561公里、執行對地表取像之光學遙測任務的太陽同步軌道。

現正最夯:賴清德宣布推出1.25兆國防特別預算「對付中國威脅」!AIT發聲了

國科會指出,齊柏林衛星還搭載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帶領團隊研發的「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進行電離層觀測,以及地面伽馬射線閃光(TGF)起源與觸發機制研究。

另外,福衛八號為這次主酬載,同班次火箭還搭載5顆台灣自製立方衛星,分別為太空中心新創追星計畫委由創未來科技、鐳洋科技和芳興科技打造的「鐘雀1號」、「黑鳶1號」及「信天翁1號」,以及國科會補助成大、台大、台科大、淡江大學共同研發的Lilium-2、Lilium-3。

國科會表示,這次任務可望驗證多項台灣自主研發的技術,包括衛星高頻通訊、星際通訊、智慧遙測、電能推進、展開機構、離軌控制等功能。

國科會表示,國科會、太空中心將透過Facebook粉絲專頁,以及太空中心YouTube頻道,於當27日凌晨2時起,搭配SpaceX發射畫面,同步製作直播節目,內容涵蓋火箭與衛星科普知識講解、福衛八號計畫歷程回顧、產業代表訪談等,歡迎民眾共同關注。(編輯:蘇志宗)1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