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教育基金會與沃草於11月9日(史明歐吉桑生日)當天,在日本東京共同舉辦以在日台灣人為對象的座談會,發表《應援台灣:海外公民行動指南》。基隆市議員張之豪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應邀出席,分享海外民防的重要性,以及在「台灣有事」情境下,在日台灣人可如何發揮關鍵影響力。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辯中提及,若發生「台灣有事」,日本政府可能依據「存立危機事態」的認定啟動「集體自衛權」。台海安全情勢升溫,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面對不確定的局勢,許多旅居海外的台灣人常感焦慮卻不知如何行動。為此,史明教育基金會攜手「在日台灣同鄉會」、「美麗島人會」,以及「離島出版」、藝術家「日夜文字」等單位共同舉辦本次座談。活動以「海外民防」為主題,是近年少見聚焦此議題的海外論壇。原預計開放60個席次,現場最終湧入近百位在日台灣人參與,顯示僑界對民防議題的高度關心。

現正最夯:快訊》13:00高雄市甲仙區發生規模5.3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嘉義縣大埔、高雄市桃源、臺南市楠西4級

張之豪議員指出:「同樣是民防,在日本的台灣人與在台灣的角色並不相同。」他說明,若台灣因戰時或網攻導致資訊中斷,在日台灣人能協助辨識、澄清假訊息,並向世界傳遞正確資訊,扮演維繫國際理解與支持的重要橋樑。

苗博雅議員表示,世界各地的台灣人具有多元專業與人脈網絡,在關鍵時刻能成為台灣的民主後盾。她以烏俄戰爭為例指出:「正因海外烏克蘭人的第一時間行動,讓世界看見真相,也使國際輿論迅速轉向支持烏克蘭。」她呼籲,台灣人也應預先準備,讓海外社群成為民主防衛的一部分。

座談會由在日台灣同鄉會青年部長 Doris 主持,美麗島人會會長林省吾亦參與討論。兩人皆指出,民防的第一步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社群與人際網絡。當前的侵略行為往往不以武力開端,而是透過假訊息與心理戰滲透內部。因此,如何在第一時間穩定周遭親友、運用語言與人脈向國際傳達正確資訊,都是台灣嚇阻能力的重要一環。

全站首選:11月登陸颱風有多罕見?鳳凰颱風前已隔58年 若發生將創史上第三晚紀錄

史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敏紅在座談會尾聲的致詞中提到,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所建立起的信賴連結是最堅定的。平時建立起可以互信的人際網絡,當處於混沌不明時就是指引自己的明燈。

主辦單位表示,這是連續第三年於日本舉辦「護台灣」活動,其靈感源自2004年黃昭堂主席發起的「牽手護台灣」運動。今年以民防座談形式進行,期望提供在日台灣人思考與行動的契機,讓更多關心台灣的人擴大同溫層。「與其一個人默默擔憂,不如攜手討論、共同準備——當台灣需要我們的時候,一起牽手護台灣。」

《應援台灣:海外公民行動指南》下載連結:
https://www.dropbox.com/scl/fi/a19da1uw0u3htsbk7wh8n/20251031_-420x297mm_outline.ai?rlkey=1edgq7u50u8mbxpsb6w3alcse&d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