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日公布一項新指引,要求全球各駐外使領館在審理永久居留簽證申請時,將糖尿病肥胖及其他慢性疾病納入審查範圍,簽證官得據此判斷申請人未來是否可能成為「公共負擔」,從而拒發簽證,政策經國務院發布後,大幅改變了既有的移民審查標準,引發外界廣泛討論與法律界強烈反彈。

根據《KFF 健康新聞》報導,這份電報指示簽證官評估申請人是否可能依賴美國政府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生活,若被認定風險過高,簽證官有權直接判定其不符簽證核發資格。過去美國移民體檢多以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為重點,此次則首度將慢性病與肥胖列為重大審查項目,明顯擴大了簽證官的裁量空間。

當前熱搜:德媒:西方情治單位示警 中國期盼美期中選舉後動盪趁機侵台

美國簽證樣板。(示意圖)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務院列出的疾病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糖尿病、代謝疾病,以及神經與心理相關疾病等。文件中強調,這些疾病的治療可能「耗費數十萬美元」,而肥胖則可能進一步引發高血壓、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需要長期且高額的醫療支出。新指引要求簽證官審查申請人是否具備足以負擔終身醫療費用的財務能力,並不得依賴政府補助。此外,審查內容更為全面,甚至會評估申請人家屬的健康狀況是否可能影響其長期工作能力。

國務院列出的疾病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糖尿病、代謝疾病,以及神經與心理相關疾病等。 圖:新頭殻資料照

針對此一新政策,法律界反應強烈。天主教移民法律網絡(CLINIC)律師惠勒(Charles Wheeler)指出,新規違背國務院《外交事務手冊》中「不得以假設性風險拒簽」的原則。他質疑,簽證官並非醫療專業人士,憑什麼由他們以主觀判斷推測健康風險。喬治城大學移民律師吉諾維斯也表示,新政策可能讓慢性病直接與就業能力掛勾,導致審查變得更不確定。他指出,若以糖尿病或心臟病史來預估未來醫療成本,恐會明顯擴大審查範圍,影響數以千計的移民。

目前美國移民體檢已包含:肺結核檢測、精神健康狀況評估及疫苗接種確認等程序。專家擔心,新規若正式落地,將使審查流程更為繁複,也可能進一步提高取得赴美永久居留簽證的門檻,對打算移民美國的人帶來不小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