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堅持向多國徵收對等關稅,衝擊全球金融秩序。他今天一改先前說詞首次承認,自己推行的關稅政策確實增加了美國消費者的負擔。這一表態與他過去認為「關稅成本由外國承擔」的立場有所不同。他仍堅稱,整體而言,這項政策對美國有利。

川普自上任起,便將關稅視為重要的外交和經濟工具,並對包括中國、加拿大、台灣及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徵收進口稅。他長期主張正是這些關稅讓外國把錢送進美國國庫,數月來一再重申是其他國家在支付關稅、不會波及美國民眾。然而,多數經濟學家早已警告,最終消費者才是關稅的主要承受者。

當前熱搜:鳳凰颱風挾強風豪雨撲台!週日晚起變天、氣象署揭這時最接近台灣

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審理與川普關稅措施合法性相關的案件。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昨天對川普關稅的合法性表達疑慮。對於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明確指出「關稅實際上由美國人支付」,川普今天在白宮接受記者提問時回應:「我不完全認同,雖然美國人可能付了一些,但我們的整體利益仍然巨大。」

川普宣稱,一旦法院裁決限制其設置關稅的權力,將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害。他聲稱政府已開始準備替代方案,又強調「難以想像有人會選擇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決定」。川普的官員則認為這些關稅政策有助於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興,並促使貿易夥伴與美國達成更多合作協議。

不過,反對者批評,川普關稅政策加劇通膨,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根據耶魯大學的數據,平均關稅率已升至自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預估每個家庭到2025年將多花費2400美元。此外,國內失業率可能在年底前上升至0.7%。截至9月,川普政府已徵收約880億美元關稅,未來10年還可能為政府帶來2.3兆美元收入,但同時也加重了民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