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 6 日,特斯拉 ( Tesla ) 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超級工廠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經過現場與提前投票統計,股東以超過 75% 的贊成票通過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新一輪 CEO 薪酬激勵方案——一份潛在價值接近 1 兆美元的業績對賭計畫。
特斯拉股東批准的這項薪酬方案,不僅是企業史上最昂貴的高管薪酬,更是一次對馬斯克個人權力、公司未來方向,以及其宏大「AI 與機器人願景」的全民公投。
特斯拉股東大會結束後,全球主流英文媒體對此進行了點評:
彭博社:一兆美元薪酬緩解辭任擔憂
彭博社稱此次薪酬投票對特斯拉至關重要,因為它緩解了馬斯克此前暗示可能辭任或投入更多時間經營其他企業的擔憂。如今,馬斯克將繼續掌舵,帶領特斯拉實現圍繞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慧構建的宏偉藍圖。
當前熱搜:鳳凰颱風案例罕見!氣象專家列「3特點」:幾乎無一個案
馬斯克為特斯拉 2026 年及未來的發展勾勒了具體目標,透露明年將聚焦 Optimus 機器人、Semi 卡車和 Cybercab 自動駕駛計程車。他預計 的生產進度將與監管審批同步推進,並特別感謝 Waymo 「在此領域鋪平道路,提供了極大幫助」。

此外,馬斯克透露,即使與三星和台積電等供應商合作,晶片產量仍可能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特斯拉最終可能需要建設自己的晶片工廠,他稱之為 「特斯拉超級晶圓廠」,就像當前超級工廠的升級版。
長期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師丹·艾夫斯指出,即便新薪酬方案獲批,要實現報酬仍面臨重大挑戰,包括實現業務規模化盈利及交付大量機器人和機器人計程車。他認為當前的關鍵是推動特斯拉史上最重要篇章——自動駕駛未來的實現。
路透社:股東力挺AI與機器人願景
此次股東投票是馬斯克贏下的一場關鍵勝利,也是對其將電動汽車製造商轉型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巨頭的願景投下了信任票。
不過,馬斯克的勝利早有預料,因為這位億萬富翁被允許行使其約 15% 股份的全部投票權。分析人士認為,投票結果對特斯拉股價構成利多,儘管馬斯克今年極右翼政治言論損害了特斯拉品牌形象,但公司估值仍高度依賴於他描繪的宏偉藍圖。
此外,路透社強調,此次投票結果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即馬斯克因參與政治活動及經營 SpaceX 和 xAI 等其他企業而分散了對特斯拉的專注度。

《華爾街日報》:批評者擔憂「雙重缺陷」
《華爾街日報》側重於薪酬方案的巨大規模和設計原則。該報指出,這項計畫旨在通過價值高達1兆美元的額外股票激勵馬斯克,並且此次投票被視為對公司領導人及其將重心轉向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願景的 「全民公投」。
支持者強調,這項近一兆美元的薪酬方案從長遠來看將使股東受益,因為它要求馬斯克必須確保特斯拉實現一系列里程碑目標才能獲得報酬。這些宏偉目標包括:交付 2,000 萬輛汽車、運營 100 萬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售出 100 萬台機器人,並實現高達 4,000 億美元的利潤。要獲得報酬,特斯拉股票價值必須從當前的 1.5 兆美元增至 2 兆美元,並最終達到 8.5 兆美元。
然而,該方案遭到了多家代理顧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反對。批評者認為這種與宏偉目標掛鉤的巨額股權獎勵(有時被稱為 「登月」薪酬方案)存在 「雙重缺陷」:若目標比預期更易實現,則成本過高;若目標變得遙不可及,高管可能失去留任動力。
《華盛頓郵報》:特斯拉使命升級為「可持續的豐裕」
《華盛頓郵報》關注了薪酬方案通過後,馬斯克對公司使命的重新定義和其對人形機器人的願景。
該報導指出,這項創紀錄的薪酬協議旨在確保這位元頗具爭議的領導者未來十年繼續執掌公司,帶領特斯拉從電動汽車製造商向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全面轉型。
馬斯克在奧斯丁總部登臺時宣佈,公司的新使命從 「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 升級為 「實現可持續的豐裕」。他詳細闡述了轉型藍圖,並特別強調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將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人們常說要消除貧困、提供優質醫療,而實現這些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依靠 Optimus 機器人」。

喬治城大學金融學教授羅漢·威廉姆森指出,馬斯克為其高額薪酬辯護的核心邏輯,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特斯拉公司的特殊性。不過他也提到,在創始人主導型初創公司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類似薪酬結構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常見。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筆巨大的數額,」威廉姆森坦言。但他強調,這筆薪酬安排的根本目的,在於突顯馬斯克在特斯拉崛起過程中所扮演的核心、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以及他對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意義。威廉姆森將馬斯克的立場總結為:「是我帶領特斯拉走到今天,沒有我,它將難以為繼。」
與其他科技巨頭 CEO 相比,馬斯克的薪酬方案顯得尤為突出。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的 CEO 薪酬資料庫的資料顯示,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 2024 年總收入約 7,900 萬美元,蘋果CEO蒂姆·庫克約為 7,500 萬美元,且這些薪酬都包含巨額股權激勵。而馬斯克在特斯拉一直拒絕領取傳統薪水。
與馬斯克一樣,庫克和納德拉在過去十年中都主導了公司股票的大幅增長,而且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均是特斯拉的兩倍多。
消費者權益組織「公共公民」在致其百萬會員的報告中警告:「這份方案將把 CEO 薪酬推向前所未有的荒謬高度,相當於將特斯拉當前所有市值都給了他。」

《紐約時報》:天價薪酬折射美國社會對財富分配的深刻分歧
《紐約時報》將此次薪酬方案的通過與美國社會對財富分配的爭論聯繫起來。報導指出,這項決議使馬斯克有望成為全球首位萬億富翁,而通過決議的兩天前,紐約市民剛選舉了一位主張「向富人徵稅」的市長。
該報導強調,這兩個獨立事件折射出美國社會對財富分配的深刻分歧。在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德克薩斯州奧斯丁,股東們普遍認同 「贏家通吃」 的資本主義模式;而反對者如紐約州和加州養老基金管理人則強烈反對該計畫,認為這會使過多財富和企業權力集中於個人手中。
紐約州審計長湯瑪斯·迪納波利直言:「這不是績效薪酬,而是為不受制約的權力付費。」
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斥該計畫「完全荒謬」,痛陳「民眾無力承擔房租、醫療、食品,無法體面退休之時,我們卻在討論讓已擁有超過全美底層52%家庭財富總和的個人更加富有。」
倫敦商學院教授蘭德爾·彼得森分析稱:「在經歷利潤下滑和馬斯克政治立場引發的爭議後,仍然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資者都是他的堅定擁護者」。知名基金經理凱茜·伍德也發文支持,認為若馬斯克達成目標,投資者及其客戶都將獲益良多。

《連線》雜誌:達成目標門檻,Optimus須證明實際任務能力
《連線》雜誌聚焦於馬斯克要獲得這筆近兆美元獎勵所必須達成的實質性挑戰。文章強調,前提是馬斯克能夠成功達成既定的財務與生產目標,而要實現這些目標,特斯拉必須突破電動汽車領域的局限,證明 Optimus 機器人不僅能跳舞,更能承擔實際任務。
晨星公司高級股票分析師塞斯·戈德斯坦指出:「特斯拉必須在美國、歐洲等全球市場確立領導地位,同時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機器人領域超越所有競爭對手」。
Ars Technica:馬斯克面臨「兼職CEO」質疑
科技媒體Ars Technica突出了該方案在 「兼職CEO」 質疑聲中仍獲通過的事實。董事會主席羅賓·德霍姆堅持認為,巨額薪酬是激勵馬斯克持續留任的必要條件。
但報導也引用了批評者的聲音,指出對於將大量時間投入 SpaceX、 X 和 xAI 等其他企業的 CEO 而言,近兆美元薪酬實在過高。

紐約州審計長湯瑪斯·迪納波利批評道:「馬斯克現有持股本應足夠激勵他創造業績。指望又一份天價股權方案能讓這位已然分身乏術的 CEO 重新專注,既不符合邏輯也缺乏事實依據」。
公司治理專家、ValueEdge Advisors 主席內爾·明諾直言不諱地批評,該方案實際上賦予了董事會自由裁量權,無論馬斯克是否達成目標,都可以授予他股票,這完全是一場 「只贏不輸」的賭局”。
美聯社:馬斯克有望成為上兆富翁 批評者斥董事會過於順從
美聯社強調此次投票是馬斯克的決定性勝利,即使特斯拉近期因銷量、市場份額和利潤暴跌而陷入困境,投資者仍然對他抱有信心。
他們將馬斯克視為能夠創造驚人商業奇跡的奇才,正如六年前他將特斯拉從破產邊緣挽救回來,並將其打造成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之一。
這次投票為馬斯克成為萬億富翁鋪平了道路,這可能使他超越公認的美國史上首富約翰·D·洛克菲勒。據吉尼斯世界紀錄估計,110 多年前這位鐵路大亨的財富峰值按當前美元計算達到 6,300 億美元。而根據《富比世》雜誌估計,馬斯克目前的淨資產為 4,930 億美元。
然而,批評者認為,特斯拉董事會過於順從馬斯克,他近期的行為太過魯莽,而其自身財富也過於龐大。研究機構 Telemetry 分析師薩姆·阿布爾薩米德表示:「馬斯克已經在公司擁有數千億美元資產,聲稱沒有近兆美元報酬就不留任簡直荒謬。股東們認為他值這個價,但這太荒唐了。」
支持者則認為,需要激勵馬斯克在他努力將公司轉型為AI領導者的過程中保持專注。韋德布希證券公司金融分析師丹·艾夫斯表示:「這個AI新篇章需要一個人來領導,那就是馬斯克。這對股東來說是個巨大勝利。」
2025年特斯拉股東大會現場。 圖 : 翻攝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