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11月,但仍有很多颱風陸續生成,對此,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一般來說當冷高壓開始活躍時,代表西風帶已經南移,通常颱風的生成緯度或侷限在北緯20度以南,因此鳳凰颱風會接近台灣,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冷高壓偏弱」,讓颱風傾向於高角度轉向,往東北方向移動。

氣象署指出,鳳凰颱風10日將以「中度上限、可能強烈」的規模進入呂宋島,同天就會從呂宋島出海,之後預計會北轉朝台灣方向而來,11、12日對台灣影響最大。若以目前路徑判斷,氣象署最快10號發佈海警、11號發佈陸警,不過由於未來路徑走向還要觀察北轉幅度,所以還要密切觀察。

當前熱搜:AI泡沫化? 美股道瓊跌近400點、納指挫近2%、台積電ADR跌1.5%

不過步入11月還有颱風侵台讓不少人疑惑,對此,鄭明典就在臉書上表示,颱風遇到冷高壓,除了共伴效應的問題外,颱風受到冷高壓影響之後的路徑和強度變化也有一些特徵。

根據前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顧問王時鼎的統計資料,當冷高壓開始活躍時,表示西風帶已經南移,通常颱風的生成緯度或侷限在北緯20度以南,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颱風接近台灣時遇到高壓南下或出海,如果颱風很強、高壓也很強,尤其是寒潮爆發的情況,颱風會直接被高壓阻擋而快速減弱乃至消散。

但如果颱風偏弱或只是熱帶性低氣壓狀態,此時乾冷空氣捲入颱風環流,颱風會減弱並轉西南西或西南方向移動;如果颱風強度強,高壓屬於緩慢南下出海狀態,則颱風易受高層槽線導引,颱風傾向於高角度轉向,往東北方向移動,並可能逐漸變性成溫帶氣旋。

現正最夯:鳳凰颱風案例罕見!氣象專家列「3特點」:幾乎無一個案

所以鳳凰颱風接近台灣的關鍵因素就是「冷高壓偏弱」,鳳凰接近台灣的前後時間點,那時段雖盛行東北季風,但並沒有顯著的冷空氣南下,大陸冷高壓也明顯偏弱,因此颱風主要還是受(中高層)副高的導引加上低層東北季風的影響,這種情況颱風可能會有高低層不同步的現象,也就是高低層分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