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即將在十月二十日登場,為期四天的四中全會,原訂主要的議程是通過「十五五規劃」綱要草案,這涉及未來五年中國社會、經濟、教育等政策方向,過往每次五年規劃都受到關注,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規模經濟的帶動,猶如一部「投資中國」的指南方針;然而,外界對「十五五規劃」的討論甚少,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政治議程的改變」,依照中共政治慣例,每屆期的五中全會是處理「五年規劃」的時刻,由於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後,三中全會延後逾半年舉辦,「十五五規劃」在時間壓力下在必須在以「重大決策:黨建」的四中全會審議,顯示中國政局的不確定性。
鬥爭加上社經不穩 十五五規劃恐會流於形式
其次便是「中共內部政治鬥爭的紛擾」,在進入二十大後,黨政高層的人事異動頻繁,甚至就連被歸為習派的外交、國防人馬都中箭落馬,而且都發生在二十大任期未過半的時候,外界對於習近平政權不穩的傳聞此消彼長,甚至中共中央軍委被清洗到人數只剩下3、4人,再加上習近平展開一系列的軍隊改組動作,「黨指揮槍」的統治邏輯遭到挑戰,瀰漫著「奪權鬥爭」的氛圍。當然,每當按慣例要進行的政治議程,都會傳出習近平可能會「失勢」的猜測,縱然這些猜測毫無根據、且與事實不符,但是「人事變動」成了全會的焦點,三中全會是如此,四中全會也被放大檢視「軍委人選名單」。
當前熱搜:黃國昌墜落恐比柯文哲更徹底 他點出關鍵3原因:我等著看他身敗名裂
第三,中國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低谷」,自COVID-19疫情在全球肆虐後,各國陸續脫離這場公衛災難,中國也在2023年不得不改變防疫路線,希冀經濟復甦的到來;問題是,中國卻陷入「失落」的困境,不但無法回到過去高速經濟成長的榮景,整體投資、消費的表現更是出現「乏力」的跡象,外資不但減少,就連過往人口紅利的消費市場也一蹶不振,失業問題更是嚴重,且引發了各種社會現象,例如社會內卷、無差別攻擊等。「十五五規劃」理應是中國社會期待的政策大餅,但經濟現況不佳,社會大眾對未來的期待感不再,那麼針對「十五五規劃」的討論消極且恐怕流於形式。
中共軍委人事變動 人人自危憂清洗戲碼上演
可以想像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的場景,習近平理應會進行演說,議程中也會有政治報告,場面也會營造出「向好、向榮」的氣氛,但是在人事更替的決定,必然會充斥著肅穆之氣,畢竟被清洗的人事將被扣上「違紀違法」的帽子,這對重新拱上的新人選來說有著「殺雞儆猴」的壓力,因為可能隨時淪為被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習近平時代的「加官晉爵」並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在「政權安全」的意識之下,人人自危是當前中共政局的寫照!況且「以黨領政」的邏輯,高層人事變動將牽一髮而動全身,頻繁的政治清洗,已經把官場畫上滿滿的紅線,沒有喜悅的「晉升」,反而對於「清場」的恐慌。
那四中全會的主軸會是什麼?會有什麼重要決策呢?想必在習近平內憂外患的壓力下,操弄「民族主義」的社會情緒,會是他樹立政治權威的套路,尤其今年又正值「三個八十年」,出口轉內銷,將對外敘事轉化成轉移內部壓力的手段,特別是面對外部情勢不利的狀態,「塑造歷史仇恨」成了習近平鞏固政權的法寶。此外,強化「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擴大至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等範疇,而這些都會鑲嵌在習近平的政權安全,不能妄議中央的自我審查,對內整頓讓社會噤聲,就算對「十五五規劃」不期不待,也不容許任何批評挑戰,在四中全會之後,恐怕中國內部會更內卷且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