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60 多年的服役之後,印度空軍 9 月 26 日在昌迪加爾空軍基地舉行儀式上,隆重地告別了最後一架米格-21 戰機。
這場儀式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了直播,印度軍方領導人出席,其中包括印度國防部長。印度空軍元帥阿馬爾·普裡特·辛格駕駛一架單座型米格-21 參加了最後的飛行表演,彰顯了該機型對印度空軍的歷史重要性。
全站首選:堰塞湖災情推給花蓮縣「鄉鎮市區公所」 傅崐萁怒嗆官員「瞎了嗎?」
米格-21 在印度空軍服役的歷史漫長而坎坷,這款戰機的首飛發生於二戰結束僅十年後的 1955 年,1959 年正式進入蘇聯空軍服役。其生產線持續運轉 26 年,直至 1985 年才停產(不包含殲-7)。
米格-21 於 1963 年引入印度空軍,最初是為了一個特定的任務而採購的:作為高空攔截機對抗美國 U-2 偵察機之類的飛機。

米格-21 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 2 馬赫超音速戰鬥機,高空飛行速度驚人,爬升率和機動性也很出色,一經服役就迅速獲得了印度空軍的青睞。
當前熱搜:于朦朧墜樓案延燒一個月!范世錡突自爆「我殺了他」截圖瘋傳
很快,印度國營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在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開始獲得許可生產米格-21,最終印度空軍共獲得了 872 架各種型號的米格-21,其中 840 架由 HAL 在印度本土製造。
印度米格-21 在與巴基斯坦的多次武裝衝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機在 1971 年印巴戰爭中表現出色,據報導多次擊落過巴基斯坦的美制 F-104 戰鬥機,這也是空戰史上的首次超音速戰鬥機之間的對決。
進入 21 世紀初,由於國產 LCA「光輝」戰鬥機的研發進程一再延遲,印度空軍被迫延長其米格-21 機隊的服役期限。

為此,這些戰機被升級至米格-21UPG 「野牛」標準。該升級方案基於俄羅斯的米格-21-93 改進計畫,通過整合新型雷達、先進航電和電子戰系統,並賦予其發射「三角旗」R-77 超視距空對空導彈的能力,顯著提升了老款戰機的現代化作戰水準。
儘管米格-21 的安全記錄卻非常糟糕,印度空軍擁有的 872 架米格-21 中,有 482 架因墜機事故損失,減員率超過 55%。這些事故共造成 171 名飛行員、39 名平民、8 名現役人員和 1 名機組人員喪生,因此該機在印度國內獲得了「飛行棺材」的惡名。
這一觸目驚心的安全紀錄,具體表現為每 10 萬飛行小時 26.3 次的墜機率,其事故率與素有「寡婦製造者」之稱的同時代 F-104 戰鬥機不相上下。米格-21 的事故率在其服役的第四個十年,即 20 世紀 90 年代達到頂峰。當時機隊已嚴重老化,卻仍承擔著繁重的作戰任務,壓力與日俱增。

由於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低效以及印度空軍維持臃腫機隊的官僚惰性,淘汰米格-21 的多次嘗試均告失敗。儘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通過許可證生產,逐步提高了米格-21 的零部件國產化率,但其引擎等核心部件仍長期依賴蘇聯。
蘇聯解體導致這一關鍵供應鏈中斷,印度被迫轉而從各前華約國家收購庫存的翻新引擎。這些來源複雜的發動機存在規格差異與品質隱患,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不斷疊加,並隨著時間推移持續惡化。

印軍墜毀的戰機。 圖 : 翻攝自空翼視頻

圖 : 翻攝自空翼視頻

印軍老舊的米格-21與其他戰機形成鮮明對比。 圖 : 翻攝自空翼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