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與烏克蘭網路電視台《Espresso》報導,美製「愛國者」(MIM-104 Patriot)防空飛彈系統在烏克蘭戰場的攔截效能急劇下滑,目前僅能擊落約6%的俄羅斯飛彈,原因包括俄國升級飛彈系統使其更難攔截,以及烏克蘭的「愛國者」發射器數量有限,無法涵蓋大部份區域。
《金融時報》以「Russian missile upgrade outpaces Ukraine’s Patriot defences(俄羅斯飛彈升級速度超過烏克蘭愛國者防禦系統)」為題報導,稱烏克蘭空軍數據顯示,8月彈道導彈攔截率尚達37%,但9月已崩跌至6%!指出俄羅斯軍方強化情報偵察能力,避開烏方密集部署區,使用改良導彈精準打擊;並點出部署烏克蘭的「愛國者」發射器數量僅有7至8套,只能覆蓋基輔等關鍵城市,不足以應對全國威脅。
當前熱搜:堰塞湖災情推給花蓮縣「鄉鎮市區公所」 傅崐萁怒嗆官員「瞎了嗎?」
而網路電視台《Espresso》則是專訪烏克蘭武裝部隊前副總參謀長,證實攔截效能急劇下滑至6%的數據訊息。報導指出,「愛國者」系統先前在實戰中的成功率約為42%,但隨著俄羅斯對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Iskander,北約代號:SS-X-26「岩石」Stone)以及Kh-47M2「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飛彈等進行軟體升級,攔截效能已大幅衰退。俄方升級後,飛彈在飛行末段具備更高速度與強大機動性,從地面發射器或米格-31戰機投放後,能執行規避動作,讓「愛國者」的雷達難以鎖定並摧毀目標。
為因應危機,烏方已彙整相關作戰統計與技術數據,提交給美國及系統開發的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希望加速系統調整,提升攔截效能。專家警告,若俄方真掌握飛彈飛行末端能進行閃避技術,未來可能提供給中國、北韓、伊朗等非美盟國家以破解美製防空武器系統。另北約官員雖承諾追加5套「愛國者」,但交付時程不明,未知是否能趕上戰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