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載著災區病患急需藥物的無人機,昨(26)日下午4點自花蓮光復糖廠升空,僅耗時3分鐘,便精準降落在太巴塱國小,成功將藥品送到2名病患手中。這次關鍵的飛行,是台灣首次在真實災害現場,成功應用「遠距視訊診療結合無人機藥物配送」的創舉,不僅克服了交通中斷的限制,更為我國的科技救災史寫下全新的一頁。

這次成功的科技應用,源於對災後困境的即時應變。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後,衛福部長石崇良第一時間便指示成立醫療救護站,並由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進駐指揮。花蓮慈濟醫院也迅速在光復鄉設立臨時衛生站,並啟動遠距醫療服務,讓受困民眾能透過視訊看診;然而,道路中斷使得藥物配送成為「最後一哩路」的瓶頸,才促成了此次無人機的馳援任務。

現正最夯:揭柯文哲遭法官三度打臉!律師:沈慶京未解釋金流 強化朱亞虎認罪行賄柯的殺傷力

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透露,這趟看似簡單的3分鐘飛行,背後是團隊萬全的準備與層層挑戰。無人機團隊偕同合作廠商極現科技,在災後第一時間便冒著風雨進駐花蓮待命,不斷進行訊號測試與航線規劃。任務的執行不僅需要獲得地方指揮官與民航局的雙重核准,更要克服嚴苛的技術限制,才最終得以順利完成。

李建璋進一步解釋,技術條件包含飛行距離必須控制在10公里內、航程全段需有5G網路覆蓋、酬載重量不得超過3公斤,且飛行時的風速亦須低於七級。他強調,正因為成功克服了這些障礙,讓這次在花蓮的首航任務顯得格外珍貴。這不單單是一次成功的藥物運送,更具體展現了科技如何在災難中化為守護生命的橋樑,為台灣的醫療韌性與創新能力,樹立了全新的里程碑。

無人機昨自光復糖廠起飛,3分鐘將藥送抵太巴塱國小,完成台灣首次遠距診療結合無人機送藥任務。   圖:衛福部/提供

李建璋指出,無人機克服飛行距離、5G覆蓋、載重與風速限制,成功首航送藥,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里程碑。   圖:衛福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