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釀成的洪災,其衝擊遠比初步評估更為嚴重。面對超過堤防設計標準4倍的驚人溢流量,經濟部水利署在災後放晴實地勘查,赫然發現堤防破損範圍並非原先所知的300公尺,而是沿線綿延近3公里,災情極其嚴峻。搶險工作已刻不容緩,即日起將陸續投放混凝土塊與太空包,全力朝2週內完成臨時保護措施的目標推進。
水利署進一步說明,災後因連日降雨,起初僅能透過空中勘查找出明顯的缺口,然而,待天氣好轉,人員於25日沿溪進行擴大監測後,才確認受損長度高達2870公尺。許多河段不僅出現溢流,下游多處堤防也遭受毀損。為此,即便今(26)日天候不佳,修復作業仍舊展開,現場已集結45部重型機具,並緊急調度5噸重的混凝土塊及太空包進行加固,同時施作土堤阻斷水流。
現正最夯:揭柯文哲遭法官三度打臉!律師:沈慶京未解釋金流 強化朱亞虎認罪行賄柯的殺傷力
水利署指出,後續的復建不僅著眼於堤防補強,也會同步調整水路,以降低洪水再度湧入市區的可能。先前被洪水沖毀的2套監控與水位偵測設備,現已修復並恢復功能,成為搶險的重要依據。署方規劃,只要天氣允許,將在2週內完成臨時防護措施,農曆年前完成全線加固,並以明年4月汛期前完成全面復建為最終目標。
此外,針對災區交通命脈中斷的問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亦說明,待堤防缺口獲得控制、水位稍降後,公路局將立即著手進行斷裂的馬太鞍溪橋復建作業。初期會先埋設涵管,期望在10月中旬搶通溪底便道,供救災車輛與小型車進入光復災區;與此同時,鋼便橋的建置也將加速推動,並預計在明年底前,優先完成馬太鞍溪橋的單線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