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Defense News》報導,美國空軍部長特洛伊.梅因克(Troy Meink)週一於馬里蘭州國家港舉行的空軍暨太空部隊協會會議上宣布,美國國防技術公司 Anduril 所研發的協同作戰飛機(CCA)預計將於十月中旬進行首次試飛。該行無人機編號 YFQ-44A ,為空軍第一階段 CCA 計畫中兩款入選機型之一,另一款由通用原子生產的 YFQ-42A 已於八月完成首飛。Anduril 高層表示,其CCA設計目標為從起飛至降落全程自備半自主能力,不需人工遙控操作。

空軍計畫建立至少 1,000 架 CCA 機隊,以執行打擊、偵查、電磁干擾及誘敵等多項任務,提升作戰彈性與生存能力。根據空軍參謀長大衛.奧爾文(Gen. David Allvin)五月公布的資料,CCA 隱身性能媲美 F-35,作戰半徑超過 700 海里,預計本世紀末投入實戰部署。Anduril 與通用原子於 2024 年 4 月獲得空軍首批 CCA 合約,並以增量方式持續開發後續版本。

全站首選:遭轟太多黑歷史!徐榛蔚開賑災專戶籲捐款「守護花蓮」被罵爆刪文

根據空軍參謀長大衛.奧爾文(Gen. David Allvin)五月公布的資料,CCA 隱身性能媲美 F-35(圖為F-35)。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報導指出,Anduril 空中優勢與打擊業務副總裁戴姆.沙爾蒙(Diem Salmon)指出,公司現正進行 YFQ-44A 飛行前的最終地面測試,多架同機型以投入驗證半自主滑行能力。她強調,首飛將不依賴操縱桿或油門遙控,而是透過機上自主軟體執行預設飛行路徑,僅由地面人員監督確保安全。此一設計思路與通用原子採用的遠端遙控首飛策略形成對比,後者發言人 C. Mark Brinkley 表示,遙控方式有助數據收集與風險控制,並強調其無人機產品早已具備自動起降經驗。

沙爾蒙坦言,實現起降階段半自主能力需投入大量軟體開發資源,導致首飛時間較原訂夏季略為推遲,但長遠來看將加速整體測試進程,她解釋,提前攻克自主飛行難題,可避免後續額外開發人工控制介面,並使測試重點盡早轉向任務功能整合。資深副總裁傑森.萊文(Jason Levin)補充,YFQ-44A 的軟體系統為從零打造,雖借鑑過往產品經驗,但為滿足 CCA 作戰需求,複雜度與嚴謹性均屬更高層級,目前最大挑戰在於軟體與航電、動力等硬體之整合。

《Defense News》進一步說明,儘管首飛時程稍有延後,Anduril 官員淡化其影響,強調重點不在搶快完成首飛,而是確保自主能力從起步即具備可擴展性。沙爾蒙表示,團隊目標是在 2026 年展開更廣泛的飛行測試型態,並逐步導入任務導向功能。通用原子則持續推進 YFQ-42A 後續測試,強調其半自主設計基礎穩固,無需跳過遙控階段即可達成預期作戰效能。

通用原子持續推進 YFQ-42A 後續測試,強調其半自主設計基礎穩固,無需跳過遙控階段即可達成預期作戰效能。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美國空軍部長特洛伊·梅因克(Troy Meink)布,美國國防技術公司 Anduril 所研發的協同作戰飛機(CCA)將於十月中旬進行首次試飛。   圖 : 翻攝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