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長期深耕產學合作與淨零研發,在國科會「產學合作技術聯盟計畫」支持下,成立「企業永續影響力聯盟」、「淨零碳技術與服務聯盟」,日前舉辦2025產學小聯盟成果發表會,包括助力GIANT(巨大集團)完成全球第一輛碳纖公路車TCR產品獲得碳足跡標籤外,2024年主要營運據點減碳量28.48%,更是提前超越2030年既定的減碳目標。
東海大學成立的「企業永續影響力聯盟」、「淨零碳技術與服務聯盟」,分別由許書銘教授、副校長暨永續長張嘉修領導。產學小聯盟成果發表會以「永續淨零循環‧科技賦能創新」為題,結合中華大學「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串聯產官學界與國際資源,展示碳足跡管理、循環材料再生到智慧能源應用的產學合作量能。
校長張國恩表示,東海大學長期扮演產學合作的橋梁,讓學界知識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以本地化打造創新模式,協助企業找到符合永續趨勢的最佳解方。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也表示,這不僅展現產官學協作,更伴隨中台灣的發展,為城市注入更具韌性的永續動能。
企業永續影響力聯盟主持人許書銘指出,聯盟發展四年多,透過跨域研發、資源整合、產業鏈結、國際合作的營運模式,建立企業永續影響力平台,逐步邁向成為中部地區的跨產業、跨園區、跨供應鏈的永續生態系統,包含協助GIANT建立三大永續策略藍圖、完成業界第一台碳纖公路車TCR(Total Compact Road)產品碳足跡並獲得環境部產品碳標籤、協助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氣候變遷評比CDP、Global 100 全球百大永續等,2024年主要營運據點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129.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之前一年減少28.48%,更是提前6年達成2030減碳目標。
淨零碳技術與服務聯盟主持人張嘉修指出,東海除了輔導企業外,淨零碳技術聯盟也積極推動多元綠能建置,包括廢木生質能、風能牆與太陽能方案,並於智慧碳中和園區持續擴建智能綠建築,以具體行動落實淨零示範場域。該聯盟廠商新鼎系統開發智慧製程平台優化能源使用;reRUBBER將廢輪胎轉化為再生產品,驅動循環經濟等,都是在淨零永續趨勢下極具發展潛力的創新技術。他強調,未來更將拓展國際化,吸引海外企業會員加入,透過創新賦能,協助更多企業攜手進行永續淨零轉型,讓企業透過科技擁抱永續時代的創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