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20)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由於 AI 伺服器生產需求旺盛,台灣自南韓大量進口高頻寬記憶體(HBM)。過去台灣長期對日本存在每年 200 至 300 億美元逆差,去年為 203.79 億美元,但同年台灣對南韓逆差已達 102.12 億美元,而 2024 年逆差更擴大至 229.15 億美元,導致南韓在歷史上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

謝金河表示,這一轉變背後的因素,是 AI 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台灣作為全球 AI 伺服器製造重鎮,需大量進口 HBM 已完成伺服器組裝,而南韓企業 SK Hynix(SK海力士)近年成為 HBM 技術霸主,其股價自 7.31 萬韓元大幅上漲至 38 萬韓元,漲幅高達 419%,市值達 24.37 兆韓元,一躍成為南韓第十二大市值企業,並超越三星電子,與此同時,南韓傳統產業如鋼鐵、石化及汽車類股表現低迷,情況與台灣類似。

當前熱搜:快訊》樺加沙颱風8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南韓企業 SK Hynix(SK海力士)近年成為 HBM 技術霸主。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除了 HBM 相關產品外,台韓之間的服務貿易亦呈現逆差,台灣民眾近年來熱衷於韓流文化,包括戲劇、音樂團體及醫美旅遊等,去年赴韓人次達 146 萬,為南韓第三大旅客來源,進一步擴大雙邊逆差,然而,貨物貿易中的 HBM 進口成為逆差擴大的關鍵因素。

謝金河分析,台灣雖在AI伺服器組裝領域佔據重要地位,但在記憶體等上游元件仍須依賴進口,而南韓則憑藉技術優勢,在 HBM 市場取得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