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卻不知道該怎麼挑選籃子、又該放幾顆雞蛋?這正是許多投資新手的共同困擾,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所有成功投資者都奉行的第一步——建立「投資組合」與執行「資產配置」,聽起來很複雜嗎?別擔心,這篇文章會用最淺白的方式,提供5種從10萬到100萬元的具體 ETF 投資組合範例,一看就懂、直接上手!

投資組合是什麼?

持續更新:不只0050!複利投資工具全解析,揭開存股複利的 3 大迷思與實踐策略

簡單來說,「投資組合」就是所持有的所有投資項目的集合,可能包含股票債券不動產、現金等。而「資產配置」則是決定這些項目各自要佔多少比例的過程。一個好的資產配置,是建立成功投資組合的核心。

為什麼需要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想像一下,如果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單一一家公司的股票,萬一這家公司經營不善,資產將面臨巨大虧損。但如果將資金分散風險到不同國家、不同產業的數千家公司(例如透過ETF),單一公司的壞消息對整體資產的衝擊就會小很多。這就是分散風險的威力,也是建立投資組合最重要的目的。

投資組合 vs 資產配置,差在哪?

可以把「投資組合」想像成購物籃,裡面裝了各式各樣的商品;而「資產配置」就是在購物前寫下的採買清單,上面規劃了蔬菜、肉類、水果各要買多少錢。購物籃(投資組合)只是結果,但真正決定營養是否均衡的,是那份採買清單(資產配置)。

建立投資組合三步驟

建立投資組合的過程聽起來很專業,但其實可以簡化為三個核心步驟。

建立投資組合步驟一:確認投資目標與風險屬性

在投資之前,必須先問自己:這筆錢是為了什麼?是三年後的購屋頭期款,還是二十年後的退休金?能承受多大的市場波動?這一步傳統上需要自己摸索。

建立投資組合步驟二:決定核心資產的股債配置

確認目標後,下一步就是決定風險較高的「股票」與較穩健的「債券」該如何配置。

建立投資組合步驟三:定期檢視與「再平衡」

投資組合建立後並非一勞永逸。隨著市場漲跌,股債比例可能會偏離最初的目標。「再平衡」就是賣掉部分漲多的資產、買入跌多的資產,讓組合回到最佳比例。

5 個不同資金級距的 ETF 投資組合範例

以下將提供5種不同情境的ETF投資組合範例作為參考。請注意,這僅為教學範例,並非投資建議。

【10萬】小資族投資組合

對於剛起步的小資族,本金不多,目標是穩健地參與市場成長。可以從大家最熟悉的台股市值型與高股息ETF開始。

小資族投資組合(10萬)。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30萬】新手進階組合

當資金來到30萬,可以開始加入債券部位,並將一部分資金投向海外市場,做到最基礎的股債配置與跨國分散。

新手進階組合(30萬)。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50萬】中產精英組合

擁有50萬資金時,可以採用更靈活的「核心-衛星」策略。將大部分資金(70-80%)投入穩健的核心資產,再用小部分資金(20-30%)去追求特定產業或主題的更高報酬。

中產精英組合(50萬)。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100萬】百萬圓夢組合

100萬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此時投資組合應該要以「全球分散」為最高原則。

百萬圓夢組合(100萬)。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退休準備組合:穩定現金流型

對於準備退休或已退休的族群,投資目標從「資產增長」轉為「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因此,高股息與高品質債券的比例會大幅拉高。

退休準備組合,穩定現金流型。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自己組 ETF vs 機器人理財

看了這麼多範例,可能會問:該自己動手,還是交給專家?

DIY 投資組合的優點與挑戰

自己動手最大的優點是完全的掌控權潛在的較低費用。但挑戰也不少:

.研究耗時:需要自己研究全球經濟、挑選ETF、監控市場。

.紀律考驗:市場大跌時,能忍住恐懼不賣出嗎?大漲時,能克服貪婪、執行再平衡嗎?

.交易門檻:投資全球ETF需要開立複委託或海外券商帳戶,交易規則也較複雜

投資組合常見問題 (Q&A)

Q1:投資組合多久需要「再平衡」一次?

一般建議每年或每半年檢視一次。或是當資產配置比例偏離目標超過5%時,就可以考慮進行再平衡。

Q2:股債比例怎麼抓最適合?有黃金比例嗎?

沒有一體適用的黃金比例。一個常見的參考法則是「100 – 年齡 = 股票佔比(%)」。例如30歲的人,股票佔比可設為70%。

Q3:可以直接複製文章中的 ETF 投資組合範例嗎?

這些範例是很好的起點,但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度都不同。在投入資金前,建議要根據自身情況做調整,或尋求專業的理財建議。

建立專屬的投資組合,是達成所有財務目標的基石。無論夢想是環遊世界、安穩退休,還是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都必須從穩健的資產配置開始。本文的範例證明了,無論資金多寡,現在就是開始的最好時機。

原文出自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陳柏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