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已有上萬人連署,要求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午4點放學,盼能改善「慢性睡眠不足」與專注力下降與憂鬱症的問題。EdYouth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今(16)日發表聲明,呼籲教育部必須正視學生休息權與心理健康,並應率先研議讓國中小早自習改為自由參與。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台灣中小學生的年度在校時數位居全球之冠,沉重的課業壓力,加上課後補習的普遍性,嚴重壓縮了學生所需的充足休息時間,進而對其身心發展構成潛在威脅。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指出,早在2017年,即有民眾透過同一平台提出延後上學的訴求;教育部隨後於2022年修訂了高中生在校作息相關規定,推動早自習不再強制學生到校的措施。然而,儘管如此,學生的壓力並未因此顯著減輕。
持續更新:遭江祖平控「下藥性侵」!龔益霆100萬交保 限制出海、出境
EdYouth批評,108課綱強調「適性揚才」,卻在現實中讓學生負擔更沉重。教育部統計顯示,課綱實施後文理補習班數量不減反增,立委甚至質疑「補習班比超商還多」。該會調查中,學生坦言雖然課綱訴求多元學習,但升學導向與考試壓力絲毫未減,補習文化依舊盛行。若缺乏完善配套,課綱理想根本無法落實。
平台提案強調,「慢性睡眠剝奪」不僅削弱學習效果,還會增加憂鬱與自傷風險。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表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在過去兩次國際審查中,都對台灣學生休息權與遊戲權表達憂慮。若兒少長時間受困於學校與補習班的高壓環境,恐怕會對身心發展造成長遠傷害。他正引述衛福部數據佐證,12至17歲青少年死因中,自殺占24.4%,僅次於事故傷害的30.2%。他呼籲政府應深入檢視18歲以下自殺個案,釐清背後結構性因素,並將心理健康納入優先處理。
EdYouth協會最終呼籲,教育部應積極且正面地回應學生群體的訴求,認真檢視學生長期休息時間不足的現況。教育單位應針對現行課綱與課程規劃,啟動一場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並應提供學生在課後學習與參與活動方面的完善配套支持。同時,教育部必須嚴格審視近年來文理補習班數量不減反增的現象,並將學生的遊戲權、休息權與心理健康納入未來課綱調整的關鍵考量因素之中。唯有如此,方能確保課綱精神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原則相符,並有效回應廣大學生群體的真實需求,為下一代創造更健康、均衡的學習環境。